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罗援将军:部队英雄,一战成名——“济南第一团”

罗援将军:部队英雄,一战成名——“济南第一团”

阅读量:3685886 2019-10-22


——百面战旗背后的故事之五

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首次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进行的攻坚战,它的胜利震撼了国民党统治集团,更拉开三大战役的序幕。毛泽东评价说:“这是二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周恩来称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序幕”。当时美联社也发表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拦了。”
1948年,我华东野战军在解放山东境内的大部分地区后,决心攻克蒋介石重点设防的大城市济南。
济南为山东省省会,华东战略要地,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所在地。南依群山,北濒黄河,城东有茂岭山、砚池山等天然屏障。筑有明碉暗堡千余个,构成以内城为核心的永久性防御体系,守敌11万,王耀武宣称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攻克济南,可使华东、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最后战略决战奠定可靠基础。

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4个野战纵队和2个军区纵队约15个师,1948年于9月16日发起进攻。当时有个口号, “谁先攻下济南,谁就可以获得‘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

下面请倾听《烟台日报》对当时的战地记者的采访实录:

我在采访巷战的部队中,听说今晚要对济南内城发起总攻,我即到了准备攻内城的部队,做好耳闻目睹攻城的采访报道。我一到攻城部队现场,就觉得济南外城易破,内城难攻。只见内城墙高14米,墙上亦设上中下三层火力点,不停地向外喷着火舌。城头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突出部,也在威胁着攻城部队。城脚下有条护城河,水深约2至5米。
如此难攻的城防,谁能最先攻上城头站稳脚跟,谁对战役的胜利就立下了头功,谁就能荣获“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因此各个纵队都有多个突击团,选择了多个攻城的突破口,在上级一声令下,同时对各自选定的目标展开了浴血奋战。

我纵攻城的73团在炮火掩护下,首先用炸药在城东南角炸出一个大口子,然后多人冒着敌人城上火力的封锁,将事前用好几个梯子连接绑成的高约十几米的云梯,竖起来搭在被炸开城墙的豁口下,接着一个接一个往云梯上爬。
尽管云梯上不断有人负伤、牺牲,掉落下来,但勇士们硬是前赴后继,接踵而上。当有人爬到梯子顶端,离城墙被炸开的豁口还有距离爬不上时,就一个一个踏着后人的肩膀蹬上去,终于有一个多连登上了城头。
此时敌我都深知城头之战,是成败之关键。敌人为迅速封死我军之突破口,调来了大量兵力,动用了亡命之徒敢死队,从城上两侧疯狂向我军反扑过来。我攻上城头的部队则宁死不离突破口阵地,敌人上来一批,就消灭一批,子弹打光了,就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城头上刀光闪闪,杀声震天,在敌我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成群的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死死抱住敌人,一块从高大的城头上跳下摔死;有的伤员不能与敌人拼杀,就用双手猛扒突破口的砖头泥土,以利于后续部队更方便地爬上来救援。然而,敌人把云梯炸毁,把护城河桥炸断,各种火力和集束手榴弹倾盆而下,使我后续部队不得靠近城墙。

因而,攻上城头的100多人,虽英勇冲杀,死守突破口,但终因寡不敌众,血战一小时后,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城头,突破口被敌人封闭,护城河被鲜血染红。
与此同时,西线兄弟纵队也有两个营突入城内,大部伤亡,突破口也被敌人占领封死。因为攻城决定战役的成败,各部队都现场总结经验教训,各级指挥员亲临前沿,研究制定新的攻城方案,加强突击部队的武器装备,动员部队与敌决一死战。
我9纵第73团在城东南角实施突击。此处城头气象台为全城制高点,台下四面宽阔,有益于我登城后展开兵力和下城作战,但又易为敌火居高压制,攻击难度较大。“常胜连”7连经先后3次突击,均因遭敌严密封锁而失利,战斗陷入僵局。

至此关键时刻,7连指战员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请求继续担任突击队。纵队聂司令员对73团战况十分关注,团长张慕韩和政治处主任王济生亲到前沿,研究制定新的突击方案。9月24日凌晨1时33分,7连开始第4次突击,连长、指导员在城下组织战斗。
当炮火集中支援他们攻城时,7连不等炮火延伸,就迅速架梯登城,因城高梯短,敌人侧射火力凶猛,8班、9班首登城墙失利,突破口之敌已开始反扑,情况十分危急。2班长李永江最先爬过梯顶,冒着城上敌火和滚滚而落的砖石,手扒城沿,纵身跃上城头。

上城后,首先将一股蜂拥而来之敌打乱,又回身将一个企图炸毁云梯的敌人踢下城去。这时,有两股敌人乘着浓烈的硝烟从两侧扑来,2班战士于洪泽等上城的几个人,协助李永江将敌人打退,随即控制了突破口和气象台,保证后续部队陆续登城。
守敌不甘心失败,整编第73师师长曹振铎严令第15旅夺回城头阵地,旅长王敬箴亲自督阵,指挥旅通信营“敢死队”以及成团的重兵,向我73团突破口发动一次又一次反扑,一场决定胜负的恶战在城东南角两侧展开。7连指战员坚守突破口,与敌“敢死队”反复肉搏厮杀,迫使敌人始终未靠近突破口一步。

激战中,3营、团指挥所及2营先后登城,并迅速迎着反扑之敌向两侧进攻,城头战况更加激烈,枪炮声和兵器撞击声响成一片。很多指战员几次受伤仍浴血拼杀。9连班长王其鹏在手榴弹打光后,用一把菜刀俘敌3名。73团在突破口鏖战3小时,打退数倍于己之敌的多次凶猛夹击,牢牢控制了突破口。
山东人民赠送给7连的绣有“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大字的红旗,飘扬在气象台上空。接着兄弟13纵队也从西线另一突破口,登城取得成功,各部队都源源不断地通过突破口进入巷战。于是,济南守军很快阵脚大乱,无力抵抗,纷纷投降。
济南战役至此历时八昼夜,我军全歼守敌11万人(含吴化文部二万人起义)我9纵队歼敌27750人,生俘蒋介石爱将王耀武一下12750人,缴获大批轻重武器装备。当然我纵也付出了伤亡近万人的代价。

济南解放当天,中央军委复电华野批准授予我纵第73团以“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我回机关后除把采写的稿件发表外,又突击做了“济南第一团”等数面奖旗发到了各个部队。
 
历史沿革:
 
235团的前身是 1937年12月24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文登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后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1大队;
1938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第61团第1营;1939年3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13团;
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5师第73团;(1948年被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
1949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解放战争时,参加过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战役。渡江战役时,仅用15分钟率先在安徽繁昌夏家湖登陆,成为渡江第一船;

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为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抗美援朝时,在部队大量冻伤的困难下,血战长津湖,歼灭了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第1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4000余人,并缴获第31团团旗,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唯一全歼美陆军一个完整团建制的光辉范例;
1987年4月30日至1988年4月30日,执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改番号为陆军第14集团军(丁)第40师(丁)第1团。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取得重大战果,235团4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作战坚守英雄连"称号;

1983年8月23日,改称第27集团军第79师第235团;1998年,为北京军区陆军第27集团军第235旅。现为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某旅。
第235团的部队基础好,作风过硬,攻防兼备,尤其擅长攻坚作战。以超强的战斗力成为军、师的第一主力团,也是三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

在6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该部队屡立战功,威名赫赫,涌现出一大批英雄连队,先后有27人晋升为将军,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就是其中之一。"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