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新闻快讯 | 书法学院2017级专业实习考察圆满结束

新闻快讯 | 书法学院2017级专业实习考察圆满结束

阅读量:3674429 2019-10-22


点击上方蓝字“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团委”关注我们
      根据我院教学计划安排,自10月14日起,2017级全体学生进行专业实习考察活动。本次活动分两条考察线路。中线考察方向——10月14日到17日由胡乃永老师、杨亮老师、陈鑫老师带领的近60位同学们前往河南、山西、河北方向进行实习考察;西线考察方向——10月14日到19日由荆兆清老师、乌峰老师、孙钢老师带领的70多位同学们前往西安、洛阳进行实习考察。19日晚七点,全体师生经过紧张而又充实的专业实习考察,安全地返回学校,圆满完成实习考察任务。



中线考察方向▲▲▲
      此次考察中线的同学们先后有序的参观了小南海、灵禅寺万佛沟、殷墟博物馆、晋祠、山西博物馆、涉县中皇山以及邯郸响堂山石窟刻石文化。
1

      走过小南海,来到灵泉寺万佛沟,这里曾孕育数位真僧高僧,东魏时首建圣地,号称“河朔第一古刹”;隋朝时成为佛教中心,盛极一时。峡谷幽深,泉水淙淙,风转水流,繁华纷散,身处此地,让人心静神清。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赓续不绝的文化传承之中,无论是河南的商殷墟遗址,还是山西的晋祠、博物馆,都存留着几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段段不凡的故事或凄楚或豪壮,或旖旎或跌宕。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转动,沧海变桑田,遗址中的件件文物却像一面面镜子,把各个王朝的兴衰更替展现在我们眼前。

      随后参观的华夏第一祖庙—娲皇宫摩崖石刻,让我们不得不为这天下第一壁经群的风姿而倾倒。此处摩崖刻经时代最早、字数最多,魏碑书法,俊逸挺秀,银钩铁画,略楷体化,点画丰腴,法体横宽,雍容大度,气韵则静穆醇和,艺术和宗教相得益彰,堪称国宝。


      在此次活动中,面对南响堂山石窟上的壁刻文字,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仔细观察,积极学习着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和自己所学知识灵活结合。经过此次的学习,同学们对壁刻文字有了更深入、更形象的了解,在实践中感受其中的无限魅力。

西线考察方向▲▲▲
      此次考察西线的同学们先后参观了青铜器博物馆、昭陵、汉中博物馆、药王山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的碑林博物馆。


      在青铜器博物馆,同学们参观到了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等国宝级文物,在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的汉中博物馆参观到了石门汉魏十三品、古褒斜栈道、汉中汉代史迹、汉中宋墓出土文物等文物,感受到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药王山碑林,这里有数量巨多的北魏到唐代的造像题记。用笔用刀天真烂漫,巧夺天工,将几何形状体现到了极致。乌峰老师在为我们讲解完毕并给同学一定的自由观察学习时间后,与孙钢老师,荆兆清书记一起同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沟通交流。之后根据同学的意愿,组织去了兵马俑,近距离亲眼目睹了兵马俑的发掘,感受到了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神秘气息。



      尤其是在参观学习西安碑林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专心致志,由老师亲自讲解和分析了汉代《曹全碑》、唐代《开成石经》以及欧阳询、颜真卿、李阳冰等书法大家的真迹。如此一来,同学们不仅能感受到璀璨的汉唐文化,更能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

      后赴有着“千年古都,牡丹花城”之称的河南洛阳,参观龙门石窟,实地考察了龙门二十品等并进一步了解了北魏书风和面貌迥异的唐代墓志书法,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此次考察学习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了的实践能力、激发艺术灵感,增加学生对人文遗迹的认知,丰富思想内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编辑:网络信息部 
审核:网络信息部  杨毅鹏
责编:书法学院团委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团委微信号:qfnu_shufa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