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上一次去济南就在不久前,可转眼间已经十一年多了。
毕业后那几年还经常去济南,因为还有同学朋友在济南。上一次去济南是2008年春天,我忘了去济南干什么了,也许纯粹就是去玩玩吧。从济南回来后就认识了老婆,然后就结婚。那时候也没想过什么时候再去济南,总觉得济南离北京近在咫尺,随时可以过去。可没想到,一别就是十多年。其间也多次说去济南看看,可终究没能成行。
这次正好有时间了,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了。对他们来说,是旅游;对我来说,则是去怀旧。
节日的景点都是一样的人山人海。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本来应该熟悉的场景,却也感到陌生了。不过这次来济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吃。找了两个评价不错的鲁菜馆子,尧舜酒家和梅飞酒家,点了经典鲁菜九转大肠、糖醋鱼、爆炒腰花。这些馆子和这些菜,以前在济南上学的时候是不舍得吃的。
虽然我是山东人,可在此之前是没正经吃过鲁菜的。鲁菜的衰落是有缘由的。这些经典鲁菜,虽然制作复杂,但口味真的不太适合现代人了。糖醋打底和酱汁、浓芡的做法使得鲁菜口味厚重,却没有川菜、湘菜那么重口,很容易腻口。没有辣味,却又不如粤菜、淮扬菜那般清淡。以前在便宜坊吃过一次糟溜鱼片,已经产生这种感觉,以为是便宜坊做得不好,看来这真的就是鲁菜风格。在尧舜酒家吃完几道经典鲁菜,感觉喉咙甜腻,很不舒服。还好,第二天在梅飞酒家点的鸭黄狮子头、风味茄子还不错,香酥可口。
济南真正让我怀念的美食是烤串、甜沫、把子肉。尧舜酒家的把子肉味道太寡淡,吃到嘴里满口肥肉味儿,不如当年我们食堂做的好吃。梅飞酒家的甜沫很好喝,不过是一大坛子,三个人根本喝不了。而济南的烤串,只能自己翻看记忆了。因为创城,所有的路边大排档都没了,这也就意味着回民小区那几米长的大烤串炉消失了,更意味着按把上串、吃完数签的豪放风格彻底消失了。
当年常去的好特天府等几个小馆子,已经随着山师东路的拓宽改造而消失了。米香居还在,不过是米香居大酒店和米香居饺子城,原来在山师东路的米香居快餐已经不再了。可米香居饺子城建好后,我已经快毕业了,没去过几次,也没什么情怀,只是有点想念他家的鲅鱼水饺。
总觉得济南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美好的、痛苦的、明亮的、灰暗的,可真的再次回到济南,一切的熟悉和陌生却很难勾起太多的思绪。其实,那里又有什么记忆呢?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心中一遍遍回忆那些画面——阳光明媚刺眼的篮球场、雪后泥泞的山师东路、酒后的失忆、尴尬的情书、似是而非的爱情、温暖的秋日在山上喝酒、许巍、窦唯、杭天……可一切的一切,也只是记忆了,看到那些记忆发生的地点,没有感慨万千,更没有“独怆然而涕下”,只是觉得:一切都变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一直以为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北京只是临时落脚的地方,可我实际只在济南住过四年,已经在北京住了十五年。我和自己说,以后每过两三年要来一次济南,毕竟人生没有几个十年。我不想和济南一别之后就是永别,可谁又知道下次再来是何年何月?或者,永不再来?
离开就是永别的又何止济南?再过若干年,当我真正的故乡不再有亲人,也许就我就真的成了一片浮萍,永远漂在北京这片汪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