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19: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19: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

阅读量:3671516 2019-10-22


 关注学术桥Acabridge,了解最新高校动态12所高校的代表齐聚渭水之滨,共商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共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中国科学报
10月1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19”暨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隆重召开。来自C9联盟高校和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12所高校的代表齐聚渭水之滨,共商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共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首批“985工程”名校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9所高校共同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指导思想和要求而建立,旨在推动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推动校际合作,打造中国教育品牌。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希望与会代表借研讨会的契机,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新思考、新路径,西安交大愿意与各高校携手共进,共同肩负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担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徐忠波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关于“双一流”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并表示,与会12所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希望未来大家在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上,能够更加聚焦治理体系的构建,更加聚焦学科交叉融合,更加聚焦基础特色,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和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为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秘书长楚明伟介绍了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汇聚发挥环太平洋地区顶尖研究型大学的积极作用,研究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他表示,希望今后各高校继续加强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各成员的合作,创造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为服务亚太地区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时代一流大学如何引领社会发展、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设、“双一流”评估和持续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大会又产生哪些新思考、新路径,对我们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又有哪些新启发、新借鉴?让我们一起聆听与会高校代表们的精彩观点。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拔地而起的巨大建设成果让我非常震撼。未来,北京大学将从两方面入手,为“双一流”建设注入新动能:一是扎根中国大地,更加积极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进科研组织模式,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二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实施国际发展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要继续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径,拓宽海外引才的新视野,打造国际科研合作的新平台。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我认为,我国大学要树立“四个自信”,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浙江大学将创新型作为办学定位,从方向维度、动力结构和治理保障等方面入手,以一流教育教学、创新生态系统、一流学科创新发展、全球开放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五大战略”联动为根本路径,加快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中科大积极探索一流大学引领社会发展之路。一是潜心立德树人,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执着攻关创新,筹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新工科”;三是强化社会服务,积极探索“新医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四是传承优秀文化,特色发展“新文科”,传播科学文化和地域文化;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特色科技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我认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文化育人、以美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大学需要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提高站位和格局,主动肩负起国家使命担当,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复旦大学秉持“守训笃实、融合创新、人心聚学、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将融合创新作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推动育人融合创新、学科融合创新、科研融合创新,力争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南京大学立足新时代背景,探索大学发展新范式,直面科技革命新浪潮,紧跟世界高教新趋势,提出了以本为本,本研互动、三全体系,中心地位、纲举目张,互动时代的总体思路与构想。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结构化布局并实践了以“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二三三”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三三”博士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新体系的行动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团队协作是哈工大的优良传统和突出特色之一。在近百年的学校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科学研究,团队协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攻关、文化传承创新中,哈工大将以多元评价促各类人才尽展风采,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正能量团队,弘扬创新优秀文化,突出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我认为,通讯进步和跨学科创新给大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大学发展面临挑战,主要有:高等教育日渐失焦;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加剧不平等;社区及国际合作应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香港中文大学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一流大学应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社区与地区作为服务对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很活跃,香港要借此机会好好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一流大学是中国大学的关键少数,应肩负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也有责任、有条件成为社会发展引领者。C9高校在顶尖学科、获奖情况等方面拥有绝对实力和优势。在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在新使命、新要求的引领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攻关挑战性问题,营造创新文化;践行“四个服务”办学根本,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香港大学副校长田之楠:我们提倡全人教育,大力推广体验式学习文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培育他们在社会建设中的凝聚力和领导力。我们和海内外顶尖大学合办的国际合作双学位课程,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港大透过课堂教育培育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校园内设有孵化中心支持及栽培早期初创项目,通过跨学科合作与社区参与,为社会带来改善及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香港科大在加速“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将充分彰显自身办学特色,采用兼容开放的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学校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未来的发展。同时,加强与香港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育高水平人才,以服务社会为使命,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开放合作,使学校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共同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全育人”总要求,西安交通大学树立“双一流”建设“五新”建设理念,提出并实施学院书院协同、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线上线下协同的思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创建了以“通专融合”培养体系、“四个一百”育人行动、大数据“精准思政”、学生一站式综合事务服务等四大工程为支撑的立德树人新模式新体系。西安交通大学不忘兴学强国初心,牢记爱国奋斗使命,努力成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守正创新,砥砺前行。西安交大永远奔跑在爱国奋斗的路上。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延伸阅读
每年5亿!山东济南支持驻济高校双一流建设
又是别人家的校友 兰大喜获1.25亿捐款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