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1937年,红西路军血洒甘肃河西,余部437人被陈云接往新疆。他们住进乌鲁木齐东门外4个相连的院落,成立新兵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在这里,他们苦学文化知识和新的军事技能,以后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云在新疆创建了新兵营
1937年5月1日,陈云带领汽车队,从乌鲁木齐赶到星星峡接应西路军余部。上年10月起,西路军21800人渡过黄河,挥戈西进,与国民党马步芳部展开了长达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终因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而失败。劫后余生,大家热烈拥抱,泪水都像断了线似地跌落。陈云看到大家面黄肌瘦,风尘仆仆,手上全是黑色血痂。就说:“如果红军过草地已经很苦的话,西路军左支队在祁连山中所受的苦,更增加百倍。”
西路军血染黄沙,慷慨悲壮,成功突围到新疆的余部仅有437人。5月7日,分别乘坐几十辆汽车抵达乌鲁木齐。按照陈云的要求,他们更换军装,先借住在西大桥一家纺纱厂的宿舍,接着又搬到东门外一处营房。西路军余部的驻地,是4个相连的院落,陈云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宣称是盛世才的新兵营。
驻新兵营的红西路军总支队,下辖4个建制大队。每个大队下辖3个排,每个排辖3个班,每班10个人左右。另有60多名连、营、团职干部,被编为干部队,干部队是由陈云直接领导。陈云审时度势,设想运用苏联援助新疆省主席盛世才的现代化军事武器装备,训练新兵营官兵。这个设想得到延安方面的批准与支持。
官兵连天连夜苦学语数外
陈云在乌鲁木齐,瞄准了汽车、炮兵、装甲车、无线电和航空专业。现实问题是,西路军官兵大多出身工农,文化水平非常有限,很多人甚至不识字。鉴于这种现实情况,陈云动员4个大队和干部队,集体学习文化知识。他们先办识字班,按照文化程度高低,编出了语文高级班和语文初级班。同时,还办了数学班,不分高低班,统一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用开始学起。之后,又开设历史、地理、物理、日语课程。
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编进了新兵营语文初级班。他白天听课学语文,晚上在灯下学习数学题,用笔在纸上解方程式。首长给战士带了个好头,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李先念给大家鼓劲儿,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苦不苦?学习文化知识比长征容易多了。”时间不长,很多官兵能阅读报纸,能写小文章,甚至掌握了实用的日语会话。
到了1937年10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成立。负责人陈云,向延安报告西路军余部在新疆的近况。陈云在电报里说:“西路军余部430余人,抵迪(乌鲁木齐)已有五月余,仅以本身力量学习中文、算术、常识、军事、政治的训练。虽然有进步,但新武器还没有学习……下星期送150人学汽车三月,毕业再学铁甲、坦克。”
新兵营成为了特种兵学校
按照预期计划,新兵营在1937年冬季变成了一所特种兵学校。西路军余部官兵开始学习汽车、装甲车的驾驶和维修,学习炮兵技术和无线电技术,学习军医兽医,又学习情报工作。经过严格体检,25名年轻战士前往新疆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
战士方子翼(1917—1915)参加了航空队学习,他回忆说:“我们25个学员在参加学习的第一天,被教员问了个晕头转向。问什么叫物理三变态,答不上来,就罚站。25个人都答不上来,25个人就齐刷刷站着。教员会数落人,说话很难听。”
航空队的学习是从1938年4月4日开始的。先学关于航空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航空历史、飞行原理、发动机构造、飞机构造等。学完又分成飞行班和机械班,飞行班学习飞机操纵、领航、仪表、气象,机械班学习飞机、发动机分解和维护。他们虽然基础知识差,但学习特别刻苦。两年后,在新疆航空队的25名战士,有21人成长为合格的飞行员。另有一些战士通过学习,成长为飞机维护和修理的骨干。
自1940年1月到1946年7月,在新疆的西路军老战士,分6批回到延安。他们历尽劫波,学成归来,每一个人都是特战尖兵。这些在新疆的新兵营时,学习和掌握到新的军事技术的西路军战士,成为我军第一批升空的飞行员。他们中,走出我军有关技术兵种中的第一批高级将领,成为了我军走向现代化的火种。
西路军余部住过的营房,静静矗立在乌鲁木齐。从这里走过时,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到官兵朗朗的读书声。他们穿破万里硝烟,他们越过皑皑雪山,他们浴血千里河西,他们雄鹰般翱翔于祖国的蓝天,诠释着理想信念,诠释着忠诚胆略,诠释着崇高伟岸。长征,是英雄群体走过的道路,也是今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密码。(文/樊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