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今日份的感动】许惠春:一生奉献 留下大爱

【今日份的感动】许惠春:一生奉献 留下大爱

阅读量:3668076 2019-10-22



3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们终于找到了“李记”。原来,他就是许惠春,1932年出生,生前系安庆石化退休员工,一生浮沉,饱受甘苦,仍旧慈悲善良,坚持匿名捐款30余年。
老人的家中简陋朴素,水泥地面、苍老的墙壁,存放衣物的还是一个个老式的木箱。“李记”就是在这里,把钱一点点叠好,寄向那些他不曾去过的地方,寄给那些不曾谋面需要帮助的人。
安庆石化人心中的谜1991年7月31日,安庆石化总厂党委收到安徽颍上县政府的一封来信,信中提及一位署名为安庆石化报“李记”的同志,曾邮汇捐款300元,支援该县抗洪救灾。经核查,“李记”同志并非安庆石化报社工作人员。但其义举通过厂内新闻媒介宣传,立即在全厂范围引起轰动,寻找“李记”一时成了员工关注的热点。
当时的安庆石化报、石化电视台相继派出记者前往市邮局了解情况,安庆石化组织部门协同寻找。一些热心读者先后到报社提供线索,甚至当时的安徽电视台也做了跟踪报道,但“李记”从未露面。
唯一了解到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李记”就开始捐款了,帮助那些素不相识却需要帮助的人,每次都是数额不菲。没有人知道“李记”到底是谁,只知道他两度入选安庆石化“讲奉献10件好事”,是唯一投票数第一却从未前往领奖的人。“李记”留下了一个背影,一个石化好人的背影。
厚厚捐款单揭开谜底2019年3月20日。家住石化大湖生活区的原安庆石化建安公司退休员工许惠春去世,享年88岁。二儿子许海东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个印有“三面红旗万岁”字样的红本子,翻开一看,里面有老爷子年轻时获得三等功的奖章,还有一些信件和笔记。
“在这个本子里,我还发现由纸包裹着的一些东西,打开一看,叠着一张张汇款单,再仔细一看,单上写着‘李记’二字!”虽然时隔已久,但是许海东这个“厂二代”很快反应了过来。“这不是当年厂里一直找的‘李记’吗?”他赶紧叫上大哥许海鑫和三弟许海石,一张张对了起来。
1984年1月17日,“李记”汇了第一笔款——20元。在这之后,几乎年年捐款,青海玉树地震捐款3000元,向甘肃舟曲县中国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000元……能找到的汇款单数额加起来,总共有10万元左右。最后一笔捐款是2016年7月18日,向安庆民政局捐款5000元。当时,许惠春老人已经85岁。据小儿子许海石回忆,推算起来,那时老人应该是脑梗出院不久,走路已经很困难。
“我们曾在家讨论‘李记’是谁?父亲在旁听着,默不作声,没跟我们透露过一个字。平时,如果电视里传来啥地方受灾了,或者哪个地方有可怜人的消息,他就会一个人念叨,为他们祈祷!我们还在他的遗物里找到一张当年宣传‘李记’的剪报。”二儿子许海东回忆。

认真勤奋的石化工人据现年70岁的原安庆石化建安公司工会主席徐扬送回忆,建安公司成立的第一年,许惠春就获得了公司先进个人称号,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提名先进时,他总是要求把机会让给其他同事。
许惠春当时是八级木工,力气大、手艺好,对工作特别负责。有一次,工厂外堆放了一些圆木条,眼看天要下雨,许惠春一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愣是把木条搬到厂房里。
“开始听到许惠春就是‘李记’这个消息时,我很意外,静下来细思量,真不意外。他不仅工作上认真,而且平时待人特别热心。当时,有个不太熟的同事得了癌症,他立马去看望,还送去了救命钱。”徐扬送回忆。
三个儿子都是安庆石化“厂二代”。平日里,许惠春总是教导他们:“要感恩社会、好好工作,不要迟到早退,要对得起厂里给你发的那份工资!”
一生“抠门”的父亲许海鑫说:“父亲省吃俭用,买菜总是买最便宜的,有时连吃剩下的菜汤都不舍得倒掉,还留着泡米饭吃。他穿衣更是朴素,一年到头就几件工装,家里的老家具用了十几年。”
通过调阅当年许惠春老人的工资单,人们得知,1984年许惠春的月工资是100多元,1992年月工资是300多元,这在当时的安庆石化,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收入。许惠春的妻子章美芳也是安庆石化员工,石化双员工在当时的安庆是被周围人羡慕的,本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但许惠春的抠门常常让三个儿子不能理解。
“父亲一生勤俭,对我们很严厉,但为人特别善良正直,舍不得花一分钱。我们不要说剩饭了,就是一粒米饭掉地上,都要立马捡起来吃。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真没想到他一直在捐款,父亲太伟大了!”许海鑫说起父亲眼里含着泪。
2016年,许惠春老人脑梗卧床,家人为他请了一名保姆。保姆进门一看,调头就走:“现在谁家还用报纸糊墙啊!”兄弟三人背着父亲买了新被褥、新电视,又嘱咐保姆要舍得买菜买肉,这才把人留了下来。
“爸爸走得匆忙,没留下一句话,记得以前听保姆说,老爷子跟她讲,特别对不起我妈妈。我想,如果爸爸有话要留,肯定也是这句话。他太省了,妈妈跟着他,没吃过啥好东西,舍不得啊。我们会按照爸爸的意思好好照顾妈妈,让爸爸在天之灵安心!”许海鑫痛哭着说。
要将汇款单一代代传下去“自己省得可怜,没有给我们多少贴补,也没有存款。每次问起,父亲都不愿多说。”多年前,兄弟三人多少是有些埋怨父亲的。许惠春的妻子章美芳因患有阿尔兹海默病长年卧床,小儿子许海石2014年被确诊为口腔癌。
许海鑫说:“无论自己有多难,多不容易,父亲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伸手去帮。路边看到可怜人,他总是去问一问‘可有啥困难’。有一次,他见小区里一个流浪汉可怜,就把自己的新棉袄送给人家穿。2017年,他再次脑梗入院,隔壁床的一个病友腿脚不好,他看着心疼,让三弟给病友买了副拐杖。”
“父亲以前经常说,我们有工作,日子能过,外面多少可怜人哦,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好日子。”许海鑫回忆起父亲的话,再看看眼前一张张汇款单,终于明白其中的深意了,“我们真是错怪父亲了,父亲太伟大了,虽然没有留下一分钱存款,但这些是无价的啊!我们兄弟三个打算把这些捐款单一代代传下去!”
至今,安庆石化工会的保险箱内,还存有一张无法取出的存单。1998年,许惠春将一笔3000元的存单寄给原安庆石化工会主席倪寿松。存单的背面写着“主席您好,请将钱汇总救灾会”,落款是“石化报李记”。因姓名不实,一直无法取出。面对这张珍贵的存单,三兄弟决定:“捐出去!这是父亲的心愿,我们要继续完成它!那些汇款单,就是父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
选自石化新闻客户端APP文字来源 《中国石化报》作者 李丁玲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