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起,常年奔走世界各地影展的台湾监制黄茂昌先生将加入新亚洲影志第八期工作坊,与工作坊学员们分享多年的国际合制和协同创作经验。黄茂昌先生与台湾知名导演赵德胤和中国年轻导演仇晟有过亲密合作,他也是将《推拿》、《路边野餐》和《梧桐树》等片引入台湾的幕后推手,他的国际发行经验将会帮助无论是有志于剧情片又或是纪录片的年轻作者更上一层楼,请大家尽情享受台湾著名的家常菜,三杯鸡带来的滋补美味。
目前,工作坊正在火热招生中,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全貌:
新亚洲影志| 第八期电影工作坊“十月大补季”
黄茂昌毕业于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导演组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电影研究所创意制片人组,并于2002年在台北成立前景娱乐有限公司,从事电影制作与发行。他以题材跨域多元和发掘新导演获得赞誉,制作发行的剧情长片、纪录片、动画、短片与电视剧集,多次入选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并屡屡获奖。
黄茂昌拥有多年亚洲与欧洲合拍经验,亦经常受戛纳制片人交流会Producers Network、欧洲影视制片人联合会EAVA旗下的欧亚制片人工作坊Ties that Bind、龙跃中欧合作项目实验室、釜山电影学院与菲律宾电影发展委员会等的邀请,在各大工作坊与训练营对项目与学员进行专业指导。他也受邀担任各大电影节项目创投与剧本比赛的评委,包括鹿特丹电影节CineMart、上海国际电影节、武汉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成都山一国际女性电影节、香港HAF电影计划、台湾电影辅导金、台北市电影委员会、台中市影视投资计画、高雄影视投资计画等。
黄茂昌亦有多年的国际发行经验,也草创并策划了台湾高雄与桃园电影节,并担任首届金马创投的执行长。
作品:
2018 《第一次的离别》
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
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
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最佳影片
2018 《郊区的鸟》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
洛迦诺电影节青年导演竞赛
纽约新导新作
入选金马创投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创投、北京电影节创投、金马创投
2018 《小玩意》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银幕奖竞赛单元
罗马电影节竞赛单元
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
2018 《妈妈桌球》短片
韩国富川国际奇幻影展短片竞赛单元
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
2016 《再见瓦城》
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欧洲电影联盟最佳影片
金马奖六项提名 (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美术)
2014 《冰毒》
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
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2012 《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
南韩釜山电影节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主竞赛
2011 《归来的人》
南韩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主竞赛单元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竞赛单元
2009 《野球孩子》电影纪录长片
台湾纪录片双年展台湾奖首奖
亚太影展最佳纪录片
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入围
2006 《盛夏光年》
南韩釜山电影节新潮流主竞赛单元
2005 《微笑的鱼》几米动画短片
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最佳短片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我们与台湾“伯乐”、监制黄茂昌先生进行了一番访谈,我们把访谈内容摘录如下,从与青年导演的合作及独立制片两个角度,让大家管中窥豹,了解黄茂昌先生多年来的制片心得及本次参加新亚洲影志工作坊的授课理念。
黄昌茂先生访谈:
与新人导演合作及对于独立制片的理解
Q
请分享一下之前和几位新人导演合作的经验,以及有趣的故事?
黄茂昌:我就讲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就是赵德胤,另外一个就是仇晟,都是很有才华的导演,为什么会合作,首先,会看到他的才华,在电影上面的能量也好,想法也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
然后,就是有一些共同的看法,对于电影、对于戏剧、对于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也都是机缘巧合。赵德胤,他在金马学院,我看了他最早执导的金马学院的一个短片,印象很深刻:在台湾为什么有个缅甸的故事,当时我没搞明白,但也没有因此就急着找他合作。
隔了半年之后,通过朋友介绍,遇到他,彼此相识,然后,有一次做评委,刚好看到他另一个短片也拍得很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后就深入地聊,之后,就给我看他的剧本,就是这么开始的。
赵德胤(左)与黄茂昌(右)
赵德胤比较特殊,我觉得他是很稀缺的,因为他毕竟是一位在缅甸出生、生长的导演,到十六、七岁才来到台湾。所以,他的养分,他的生活经验,我觉得可以提供给电影非常非常多的故事。
后来证明我是对的,他的电影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到底在模仿别人,还是在说自己,两者肯定都有,然而,技巧也好,电影的语境也好,这个世界的历史也好,其实是有一个轨迹的,在里面,你不能全是别人的东西,得有自己的,其实就是自己生长的经历,生活的经验。
他讲的都是缅甸华人的故事,是他自身的故事、家人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我觉得他独树一格。所以,就认为他的电影在电影节应该会有机会,先不管他拍什么,一开始,我就觉得他有一个是别人没有的,这个东西也展现在他前四部电影里。他现在第五部剧情长片《灼人秘密》在台湾拍摄,过去四部都是在缅甸、东南亚拍摄的。
所以,一开始我说为什么要跟他合作,除了我刚刚讲的才华之外,我觉得他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可以有发展性的。
然后仇晟,认识他是在First。他是训练营的学员,在酒会上认识。但一开始也是初步认识,不是很清楚他的项目,一直到了吴天明基金会,所以,我觉得创投的好处就是不见得一定要找到投资,可能会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我在杭州的时候,他也是杭州人,我跟他聊了挺多,慢慢了解他的项目。他的项目不是那么好理解,因为有他特殊的语境,稍微先锋一点儿的电影语言,然后,跟他一起在讨论剧本,大概一直等到一年后才拍摄,帮他找了资金,明确定位。
仇晟(右二)与黄茂昌(右一)
整个过程就是这么一路跟这个导演。从认识导演,到理解导演,然后共同去找到一个方向。李淳、黄璐,我觉得合适,就把她们推荐给导演,导演也觉得非常合适,就一拍即合。所以还算是快的,我觉得一年里面从一个创投到拍摄出来,最后在整个定位或者市场,或者国际电影节,导演也都算是听我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这条路铺得还蛮顺的。跟新导演的合作对我来讲,其实都是叫做重新去发现,或者是重新去认识一个作者。
这个作者可能是做很类型的,可能是做很文艺的,不管他是做什么,我得去理解他,而不是说你能不能做这样子的东西。我并不是去雇佣,这两个导演都不是我去雇佣他。如果说今天是我自己开发项目要找一个导演,我肯定就不找新导演了,我可以找拍过青春片的来拍个青春片。但是,因为是他们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得先去认识他,了解他,就是你的青春片跟其他人哪里不一样,你的先锋电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所以,就聊了很多,他喜欢的某一些导演,我也喜欢,那慢慢地这样子开始。所以,这两个导演,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在合作上,都还算是挺有一种成就感的。
Q
咱们聊一下独立制片,你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故事,可以分享一下,或者您对独立制片的一种理解或者态度。
黄茂昌:所谓独立制片,其实我们是以好莱坞的说法来说,就是说它不是这种大的发行公司,比如说六大来主导的项目,就称为独立。什么叫独立?它其实跟发行有关,就是说今天华纳兄弟要拍一部片,你说为什么不独立?因为它全部都搞定了,全球发行已经铺好了,我们投资,我们拍摄,我们发行。什么叫独立制片?独立制片就是你可能找到钱,不管是你爸妈的钱,你自己的信用卡,或者是哪个公司投你了,但是你后面还不是很确定,发行怎么做,还是很缥缈。
那个东西我们就称为独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如果说今天我们讲这些有发行资源的大公司来主导的项目,通常就称它不是所谓的独立制片。但是,即使你是一个很商业的项目,但是你的资金来源,或者是你整个过程里面,在发行阶段还不是那么明确的时候,我们就还称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所以,我觉得独立制片这件事情,其实不应该跟所谓文艺、商业混淆,独立制片可以很商业,没问题的。我今天拍B级电影,就是用很少的钱拍了一个B级片,我就是要拍给观众看,我一点都不关心什么艺术水平,我不管这个,但是它可能很独立,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别的资源,你就是把这个片子拍完之后,会发现必须要面对市场,你才开始去对接后面,不管是国际的发行也好,或者去了一些其他的电影节,来促进发行这件事情。
更多来讲,独立制片其实会很仰赖一些电影节,为什么?因为电影节是让所有市场的买家关注的一个起点。即使我们觉得这个片可能不合适我们的市场,你都会去关注今年戛纳选了什么片,戛纳十部片里有九部片,可能在市场上都不是大商业片,但是为什么会受到关注,因为它里面是最好的东西,最新的东西。
所以,某种程度上当我们做独立制片的时候,会很重视后面怎么做,它可能距离发行还有一段不明确的道路,但是,我一定要发行,没有人说我拍一个电影不给观众看,一定要通过发行的渠道,发行渠道是什么?发行渠道就是一个产业的一个渠道,因为观众要进电影院看电影,观众要上互联网看你的电影,观众要开电视看你的电影。
而这个东西其实是有一个规范的,一个科学跟规范所定义出来的一个原则,你说要进入这种规范的原则,你就必须要有一些策略,那怎么样进到这里边,其实是通过电影节这个相对非常成熟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随便举个例子,说像我们讲一些听起来很文艺的片,在大陆创下很好的市场,比如《小偷家族》、《何以为家》。当我们在说要拍一个这样的片,肯定不会说它是一个商业大片,但是因为电影节,因为戛纳,因为得奖,因为各种讨论,然后找到一个方向说,我们其实就是要讲这样一个家庭的故事,我们就是要讲这样一个在贫穷生活中的一个小孩的故事,引起了共鸣,透过一个商业的手段找到了观众,那我觉得这个其实就是通过电影节,去最后达到发行的这个平台的一个目的。
黄茂昌(左)与岩井俊二(右)合作纪念
篇幅所限,这次和黄茂昌先生访谈摘录就截止到这里。在访谈过程中,黄茂昌先生亦从与新人导演合作时的角色关系、新人导演如何选择适合的制片人等角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影片最初的概念到剧本到成片,从影片的项目定位到融资配搭到资源配置,从参展电影节到影片的概念传递再到发行,都需要监制与导演之间紧密无间的配合,在新亚洲影志第八期工作坊上,黄茂昌先生亦将在三天的时间里,倾囊相授,与学员们探讨、分享他的宝贵经验,以监制的专业身份,辅导学员创作。
第八期工作坊“十月大补季”课程表
地点:北京市 通州区 宋庄镇 小堡村
(10.26-11.10)
几个你可能想知道的问题
1.新亚洲影志有几位导师?
常规特邀导师两位(本期导师由首尔独立电影节的四位导演、台湾制片人黄茂昌和中国剪辑师李博共同构成);除此以外,工作坊期间将不定期邀请行业内一线电影人作为客座导师,交流分享。
2.工作坊如何组织、管理?
每一期工作坊顺利组织和管理的背后都有一个精悍的团队,是集体付出的结果。团队长期由新亚洲影志创办人郭晓东以及联合发起人张拓宇、米娜、苏青、闵婕共同组织和管理,包括协助整体事务的项目协调员,协助外国导师授课、交流的翻译助教、保障大家后勤的生活助教以及协助设备、技术等学习和应用的技术助教。是一个由大约10人组成的组织团队。所有成员均志愿工作。我们也长期欢迎有志同道之士加入我们。
3. 现在市场上工作坊比较多,我应该怎样选择?
从理念、背景、师资、特色、品貌、价位、性价比、多方面了解。
——看理念,这个很虚,但很重要。如果理念认同,才有事情往下聊的基础。对电影的认识不同理念不同:大电影和小电影理念不同,工业制造和小成本制作理念不同,正规军和野路子也有自己的一些重点。
——看背景和师资。工作坊都在运用自己的资源提供师资,各有其特色。比如“学院派”“工业制造流”“商业化”“独立作者系”,如果自己想真的想尝试拍一部自己的东西,并且想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那么具有实操经验和已经获得这方面成功经验的导师就很有帮助。
——看课程表。这是最简单的。无论可信度如何,课程表都透露了大量实际的信息。包括时间安排,食宿情况,(这个也会关系到你是否要花额外更多/更少的钱去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当然特别是可以阅读老师的授课内容等一系列干货信息。关于新亚洲影志工作坊课程表有任何疑问欢迎电邮。
——看性价比。看价钱往往是最终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和拍电影一样,几个亿、几百万、几万、没钱都可以拍电影,尤其当你没钱时更要掂量如何把金子用好。新亚洲影志工作坊鼓励使用灵活的拍摄方式结合专业后期设备和技能来制作低成本电影,就算当你有幸得到大笔资金制作电影时,这些理念依然会发挥作用,帮助你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4.新亚洲影志导师有何不同?
都是具有实战经验的战神,具有很强的作者意识的导演和制作团队因为价值观走在一起。导师团队在国际电影节的经验可以帮助大家拓宽视野,为做出影片之后的下一步提供建议。
5.我不是专业背景的,可以来学吗?
可以。
电影的概念不断被突破更新,技术门槛已经不是电影制作的必须,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照相机又或是摄像机,都是捕捉影像的工具,新亚洲影志影人会第13期曾邀请来京的格鲁吉亚导演亚历山大·科别列奇就用古董级的索尼爱立信手机拍出了惊艳世界的处女作《昙花一夏》,这样的电影也只有在工作坊可以看到。
6.我是专业背景,可以来学吗?
可以。
导师以实践见长,有着不同于院校的经验和方法,不一定能直接拷贝,但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方式,或找到自己的榜样。鼓励你更有兴趣和勇气。如果你是专业背景,你将在这里更快速地进入状态。
7.关于学费?
工作坊属非盈利运营,所有费用主要用于支付导师交通、住宿、场地、设备等硬性组织成本支出。具备国际师资和多方经验,但收费却有意降低。与我们的理念有关,也与我们独特的资源优势有关。新亚洲影志在近三年的非营利放映交流活动中,促进电影多元生长,尤其是小成本,作者手工作坊式的,创意表达的电影,更会吸引我们的兴趣,工业大电影不需要我们加持。因此艺术家和普通人都更适合参与工作坊学习。我们的导师理念近同,是我们一起制作电影的合作伙伴,也愿意参与公共教育,因此我们离商业较远,离文化较近。学费便宜的红利是我们非常努力的结果。
8. 这次需要我带什么设备吗?工作坊会提供什么设备吗?剪辑录音部分工作坊会提供支持吗?
可以自带任何摄录设备,如疑惑不知该用何设备,请大胆地使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拍摄;工作坊提供便携录音设备和后期剪辑电脑,设备需预约借用,请合理安排拍摄和剪辑时间;摄录技术将有专门的助教协助,剪辑成片工作将有导师全程指导参与。
9. 外籍导师如何授课?交流是否畅通?
现场均有翻译。不仅如此,工作坊经常会有聋人学员参与,会配有手语翻译参与我们的工作。
关于报名
本期工作坊全程总共计划招收1~30人;
全程报名 费用5000/人(10/26-11/10,导师讲授+学员创作);
接受只报名第一周 费用 3000/人 (10/26-11/03 )
为保证课程完整性 恕不接受只报名第二周课程
三人以上组团报名九折优惠
交通、食宿、交友、娱乐等个人需求自理,新亚洲影志可在“中国宋庄世界小堡”推荐住处及美食,但或许也会即兴请喝酒,说不定。
做自己的电影 邮件申请报名
报名流程:
1、邮件至 info@nafc.org.cn 索取“学员报名表”。
2、邮件发回报名资料:填写完整的“学员报名表”+ 任意设备、任意拍摄手法,充分表达自我的一段短视频(1-2分钟)。
3、资料提交后,支付订金,完成报名预约。
更多报名细节,可添加助教微信号 guligojia 进行咨询。
请关注新亚洲影志
新亚洲影志(New Asian Filmmakers Collective)由具有亚洲文化身份认同,爱好并支持文化共享的电影人自然连接、生长而成,联盟中的个体以电影为表达手段,以亚洲文化共性为话语基础,展现亚洲当下的生态文化,求索超越历史地理与政治经济意义上的"亚洲"概念,重塑亚洲精神文化的鲜活形象。联盟鼓励亚洲影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对亚洲多元文化感到认同、好奇或陌生的其他个体,一同参与亚洲电影人的互动、交流,加入亚洲范围的电影策划、合制合拍、技术协作、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