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王 来源:跑步指南
老王一早起来刷微博,刷到“新浪跑步”发的一个消息:
【两半马跑友猝死】昨天,全国几十场马拉松开跑,在荆州马拉松半程项目中,一位50岁的跑者猝死。而在龙口半马中,一位男选手在离终点前600米的地方倒地猝死! 实际上,半马的风险要大于全马,跑友需要量力而行!
两位跑者都是半程马拉松参赛者。
老王翻了一下自己以前发的关于马拉松猝死的文章,其中好几起也都是半马:
2015年10月25日,合肥国际马拉松,30岁男性,终点前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11月19日,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33岁男性,19公里处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11月26日,长宁半程马拉松,30岁男性,终点前120米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纵观上面的这些案例,都是半马,都是在终点前,为什么历史总是这么的相似?
01
半马不是马?
这几年的跑步热潮,让我们感觉不跑个半马全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跑步了。跑步圈内也有一种互相调侃的说法:半马不是马。大家都觉得半程马拉松比全程马拉松简单太多,随便划划水就能跑完成了。
长跑名将孙英杰曾说:
哪怕是跑半马,也要和全马一样,注意每一公里的体能分配,注意自己的运动能力,心脏的能力是不是够了。
老王也一直认为不管是全程马拉松还是半程马拉松,那都是一件挑战人体极限的事,没有那么随便。
而现实中,一部分业余跑者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劲头,有些轻视马拉松,在没什么跑量和系统训练的情况下盲目报名参赛;有些则一味地追求速度和名次,刷PB(个人最好成绩)。
但,这些其实都不算真正地领会马拉松精髓,马拉松的快意在于自己与自己比,在于享受这个过程,在于途中心灵的收获,在于结交的人和自己的内心感受。
真正的马拉松跑者,几乎都有一定跑步基础和心理准备,清楚自己的极限和比赛的难度,不应该太过拼命。
有跑友会问:有些出事情的跑者并非新手,而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手,为什么他们也会猝死?
日本的权威数据显示:马拉松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步速度是每小时9—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4.5小时的“业余高手”的节奏,其中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的冲刺阶段。
老王个人认为:
第一、越是高手,往往越会执着于比赛的成绩,更希望每次都能PB。而娱乐跑者们不执着于数据,反倒这方面危险性最低。
第二、越是高手,身体的极限耐受力越好,这样往往更容易发生问题。普通人没有这么高的耐受力,早就跑不动了,反而消除了危险。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套用到跑步上面来:跑步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科学合理的跑步,她会带给你健康的体魄、愉悦的身心。反之,她会给你带来伤病、痛苦甚至死亡。
02
我们为什么要跑步?
我开始跑步,是因为人到中年,有点发福,体检的时候,有些指标也会超标,整个人很容易感到疲劳,没有精神。于是就想到要运动改善一下体质。为了健康,可以说是跑步的初衷。我相信有很多朋友是和我一样的情况开始跑步的。
每年跑马季,跑者之间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PB了吗?”PB全称Person Best,即个人最好成绩的意思,就是问你这次比赛有没有跑得更快,跑出了自己历史上最好的成绩。跑得更快,成为很多跑步爱好者的目标。
我们希望跑得更远,跑得更快,但是当速度遇到距离,这可能已经超出了健康跑的范畴了。
每次比赛报名后,父亲总是会问我:“是全马还是半马?”如果是全马他都会说:“既然你已经跑过全马,体验过了,以后就报半马吧。”我知道我的家人虽然都支持我跑步,但是希望我能跑慢点,跑少点。
家人不会来问你这次跑了多少时间?比上次快了多少?你是4小时跑完还是5小时跑完,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可以一起在这个冬天围坐在一起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
我们跑步为了什么?
我想大多数人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让父母放心,让妻子有依靠,让女儿有陪伴。所以,跑步不要太执着,安全第一。
平时自己跑步的时候以跑得舒服为准则,不追求速度。每次的快慢多少不要太在意,遇到红灯就停下来顺便喝口水、喘口气、休息一下。参加比赛的时候,如果状态好,就跑快一点,反之则跑慢点,实在不行就停下来走一段。
慢慢跑,别着急。生活已经太匆匆忙忙,大家都在追求“一周减10斤”、“一个月练出马甲线”、“60天英语速成和老外谈笑风生”,越来越少有人愿意慢慢地去做一件事情。大家都变得急功近利,负重前行。太执着于一个目标,跑的太快,反而享受不到过程中的岁月静好,没有负担的爱才能执手长久。
慢慢跑,比较快,人生的马拉松不要在意一时的快慢,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03
喜欢跑步,但马拉松不是唯一目标
现在有很多初跑者一上来就把参加半程或全程马拉松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但很多人因为赛前的跑量积累太少了,十公里开外腿就开始抽筋,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
很多跑者会认为,马拉松跑不动了,大不了我走总行了吧?老王告诉你,还真不行,到时候你真的是连走都走不动。
即使是最后走完了马拉松,但这样的对身体的摧残、对意志的考验,又有什么意义?灵魂得到了洗礼?境界得到了提升?人生就圆满了?
江南100超级越野赛创始人葛海标先生曾说:
我清楚自己的极限,如果我不能跑完全程的话,我就坚决不报名,直到自己有能力跑完全程,再去报名。当然,这是我对马拉松的理解,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这样做。
我很赞同,每一场马拉松,无论是半马还是全马,赛前训练,赛后恢复,都有一整套严格复杂的程序。如果没有准备好,那么,就是在拿自己的身体冒险。
前国家女子长跑马拉松队陶绍明教练说过:
马拉松比赛因为距离长,对于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脏的刺激非常大。没有准备参加有非常大的风险。需要充分的认识和实际的训练准备。半程需要3-6个月的时间。平时每周有3-5次5-12km跑步的准备。赛前两个月有过15-18km2-3次的耐力训练。
喜欢跑步,何必要用参加马拉松来证明呢?跑5公里、10公里的意义和马拉松没差,并不是只有马拉松才能磨练人,一定要量力而为。
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固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更希望大家能无伤无痛舒服地完赛。我们跑步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健康地跑,享受跑步。
每一次在赛道上遇见白发苍苍的跑者,都让我更加坚定地想一直跑下去。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那样一直跑下去,跑得长跑得远是我的目标,所以何必急在一时呢?
跑步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跑步,但马拉松不是唯一目标。
最后放一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制作的《心肺复苏教程》,视频很短只有4分钟,看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派上大用处。
作者:老王,跑步指南主编。美国《跑者世界》年度最佳跑步自媒体、微博十大影响力运动机构。已出版同名图书《跑步指南》、《跑鞋指南》。跑步指南倡导科学健康的运动、生活方式,向热爱生活的人们传递正能量。微信公众号:跑步指南(running_guide)
记得拉至文末点个在看,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今 日 福 利
跑步指南男款反光风衣
反光线织入布料,夜跑更炫目
两边双拉链口袋,可拆卸风帽设计
跑步指南原创设计,专为跑步优化
原价239元,小点赞清仓特价99元
点击下图抢兑
▼▼▼
小贴士
1
小点赞是什么?
小点赞是一个打卡记录工具,通过系统内置的打卡模板,记录自己的日常运动、生活行为。我们的slogan是:打卡,给自己的坚持点赞。
2
如何获得金币?
金币是小点赞内部用来奖励的虚拟分数,可以通过坚持打卡,步数兑换,邀请好友等方式获取。点击这里 可以查看最近的金币任务。
金币可以用来换兑/抢兑各种商品,也可以用来参加每日免费抽奖。
扫码加小编个人微信
进跑步指南微信群
点个在看,立减1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