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2名选手半马终点前猝死:如何才能跑的安全?

2名选手半马终点前猝死:如何才能跑的安全?

阅读量:3660330 2019-10-22



昨天,跑圈又传来噩耗!两场马拉松跑死了两个选手……
一个是荆州马拉松赛道上倒下的几个人中,1人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另一个是龙口马拉松倒在了20.5公里处,经过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荆州这名猝死的跑者今年50岁,在距离半马终点100米处倒地。在一分钟内进行了心脏除颤,当时就显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送往医院途中的时候,就已经逝世。

龙口马拉松这名选手在20.5公里处倒下。之前,他状态就很不好,志愿者要求他停下来休息,但他选择继续跑步。结果,在20.5公里处倒下,经过抢救无效死亡。
不得不说,半程马拉松,跑者大杀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跑者对它缺乏敬畏。
现在马拉松火热的年代,大部分跑者谈论最多的句子就是:“我跑马拉松是为了健康”。
 

而实际上,马拉松不会让人更健康,它只是一种自我极限挑战而已。马拉松这项运动,从起源来说,本身就是一项足以致人于死地的极限运动。只是由于现在的经济发展让我们重新理解了马拉松而已,但它的本质没变,只要我们稍微对马拉松有所轻视,它就会给我们造成致命的打击。
 
所以,如果你想要更健康,那就别跑马拉松;但如果你为了自我满足和挑战,非要跑马拉松,那也要敬畏比赛、好好训练,务必每场马拉松都平安完赛。

为什么马拉松跑着跑着会猝死?并且为什么是最后的终点或者附近呢?
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缺血若超过半小时,有可能发生心肌缺血坏死,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大部分马拉松猝死事件,基本上是参加半程的选手,原因可以理解为:跑者在个人意识以及对身体的掌握度上还是不够,而半马选手对马拉松的困难程度准备有所不足。

一般半马跑者在跑前10-12公里时,身体还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甚至跑的速度会比较快,但15公里过后身体会感觉到疲劳,有些人会出现抽筋的症状进而放慢速度,而全马选手的身体极限一般出现在30公里之后,一般最后5公里,观众加油声比较热闹,选手会加速冲刺,此时瞬间心率增加50次,心脏的供氧和耗氧系统平衡突然之间被打破,极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
面对这么多的猝死案例,好像并不能阻止大家跑马拉松。因为很多人觉得,跑马拉松的人这么多,这些猝死案例只是个例,比例还是很低的。走在路上都可能被车撞,跑马拉松的人这么多,出现几个意外猝死,并不能说明什么。

我们不要忘记,马拉松的起源就是一个死亡故事。第一个跑完马拉松的雅典战士菲迪皮茨就是在跑完“马拉松”全程传递了雅典人打赢了希波战争的消息以后倒地而亡的。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增额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
很多人觉得,这些马拉松跑猝死的人,是因为盲目跑马,没有经过科学训练。没错,马拉松跑步一项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对于身体素质要求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前国家女子长跑马拉松队教练陶绍明分享过马拉松训练的看法:

“马拉松比赛因为距离长,对于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脏的刺激非常大。没有准备参加有非常大的风险。需要充分的认识和实际的训练准备。半程需要3-6个月的时间。平时每周有3-5次5-12km跑步的准备。赛前两个月有过15-18km2-3次的耐力训练。”
无论半马全马,赛前训练,赛后恢复,都有一整套严格复杂的程序。而大部分参加马拉松的人很业余,没有严格训练,就是脑门一热就参加。

很多业余爱好者,跑步就是为了健康,一切和健康背道而驰的行为,我们都需要三思。我想,那些在天堂的兄弟,如果有重生的机会,他们也一定会这样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生命诚可贵,且跑且珍惜!
热门赛事推荐
2019清迈马拉松
2020柏林马拉松
2019普吉岛马拉松
2020东京马拉松
2020伦敦马拉松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