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10月16日,正值祖国70华诞、全球孔子学院共庆“孔子学院日”之际,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孔子学院日”系列文化活动,用汉语教学公开课、中国电影展、文艺汇演、主题征文等多元化的形式,为塞拉利昂民众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汉语与中华文化盛宴。9月23日,弗拉湾学院附属小学“开学第一课——体验汉语”活动正式拉开了塞大孔院“孔院日”活动的序幕。授课老师开门见山,用中文与新入学的小朋友握手打招呼,引导学生用中文说出“你好、我是、谢谢、再见”;并通过投影创设的情景、吸引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强烈的视觉效果与情景体验冲击着孩子们对汉语学习的认知,孩子们大声地说句子、练对话,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热情。校长安本达女士全程观摩、参与此次汉语体验课,她激动地说:“孔子课堂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汉语课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这次汉语课拉近了孩子们与中国老师的距离,让中塞两国人民的心更近。”
10月4日,塞大孔院太极园喜迎八方宾朋,“孔院日”系列活动主体部分——纪念孔子学院日文化联谊活动隆重开场。中国驻塞大使胡张良及夫人、塞拉利昂大学特别代表、中资企业机构及教学点嘉宾、孔院师生共300余人齐聚一堂为社国70华诞及孔子学院15周岁庆生。
“美丽中国”图片展、中华文化展示和文艺汇演三个活动内容从“静态和动态”、“观赏与体验”等不同维度来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当地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开放、包容、和平的中国。
嘉宾们漫步于自然与人文结合、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气息的太极园中品茗、赏图,感叹中国文化的精妙、深邃。中华文化展台前参与文化体验的民众络绎不绝:挥毫泼墨的中国书法令观众竖起大拇指,赞赏中国汉字的奇妙变化;剪纸艺术展台前大人和孩子们认真地剪、折、贴,体验中国手工艺品制作的乐趣;茶艺表演区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红茶、绿茶、花茶令宾客们口舌生香;“包饺子”体验区飘香阵阵,男女老幼均驻足品尝、对中国美食赞不绝口。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塞大孔院师生奉献的文艺汇演将活动推向高潮,点燃了现场的火热气氛。太极与武术表演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引得观众连连叫好;民乐串烧婉转悠扬,令人如痴如醉,舞蹈《茉莉花》优美动人,让习惯了强烈节奏的当地民众领略到中国古典艺术柔美、含蓄的独特魅力。杂技表演《叠罗汉》使观众们倾倒于中国民间艺术高深的智慧与技巧。精彩节目轮番上阵,现场欢声笑语,掌声不断。
精彩的文艺演出当地民众表示,此次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孔院的了解,感受到孔院在中塞民间交流中起到的桥梁作用。胡张良大使充分肯定塞大孔院为中塞友谊所作的努力,祝愿塞大孔院再创佳绩,为中塞两国的民心相通贡献更多的力量!
10月9日,“中国电影展”活动在弗拉湾学院附中孔子课堂正式启动。影展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精选《功夫小子》、《花木兰》、《孔子》三部电影,涵盖功夫、动画、历史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元素,为孩子们了解中国,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提供助力。电影《花木兰》放映结束后,学生们高兴异常,围着老师叽叽喳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玛嫔娣兴奋地说:“木兰真勇敢,我们女孩也能做大事。”阿尔弗德说:“木兰爱父母、爱国家,我也爱我的爸爸妈妈和祖国。”卡玛拉则说:“中国电影真有意思,我太喜欢中国了。”……电影是展示各国文化的重要渠道,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电影能让塞拉利昂的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电影展活动
“我与中国”主题征文活动也获得了热烈反响,来自14个教学点的汉语学习者踊跃投稿,分享他们与中国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汉语学习过程中的欢笑和感动。本土教师季瑞拉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学习汉语的艰辛历程,选择并坚持成为汉语本土教师的感人故事;孔子课堂合唱团的小成员从学唱中文歌曲的视角讲述他们对汉语的喜爱,对遥远中国的渴望;弗拉湾学院的学员分享他们学习汉语的趣事,表达对中国老师的喜爱……投稿作品百余篇,形成《我与中国——塞大孔院学员作品集》,并从中选出10篇优秀作品予以嘉奖、在塞大孔院公众号网站刊登、优胜作品推送至《孔子学院院刊》。
附中孔子课堂合唱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塞大孔院为期一个月的“孔子学院日”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为中塞民众提供交流平台、为汉语学习者搭建了解中国文化的舞台,架起了友谊之桥,拉近了塞拉利昂民众与中国人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中“民心相交,文化互鉴”的关键媒介和重要保障。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7年来致力于汉语教学、汉语应用、中塞文化互动,已成为当地汉语教学和文化互学互鉴的桥头堡。塞大孔学院将继往开来,逐梦前行,为推动在塞汉语教育和促进中塞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让汉语之花摇曳于大西洋之滨,为世界各国人民带去祝福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