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9%,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4.2%;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3%;累计引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2户……新区抢抓改革创新发展机遇,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引领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发展新动力。
抓住新机遇,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驱动高地短短数年时间,新区不断开拓创新,从科技创新近乎为零崛起为西部科创新高地。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目前为止,兰州新区累计研发科技成果从72个增至1315个,入区企业累计申请专利数从61个增至2602个,创新平台数从7个增至8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4个增至5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全省共13家,兰州市共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0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市级8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区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各类创新平台快速建设,创新创业基础持续夯实。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孵化平台——新区产业孵化中心,被科技部评为优秀(A类)等次,被中国技术创业协会评为“科技创业孵化贡献奖”,累计引进各类孵化企业372户,培育产业化企业36家。建成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在规划建设2.6万平方米的精细化工园区标准化厂房,努力打造以产业孵化中心为核心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链孵化链条。
新区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经认定开展项目研发的,新区财政会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以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新区已累计建成能源装备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博奥医学基因检测实验室、特色中药材开发及标准化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85个,大力激发创新平台科研活力,组织开展国家和省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32项、科技研发项目149项,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3%。同时,新区积极支持兰石集团、和盛堂制药、西北之光等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系统、兰州大学等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26项,累计开展科技研发项目163项。
出台新政策,确保科技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为吸引人才集聚,新区采取了实用研发转化平台、薪酬待遇、科研经费、住房保障等多项举措。对来新区工作的专家、核心中青年科研人员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生所得税,新区最大限度给予税后奖励;对科研人员配偶就业,子女落户、上学等及时优先予以保障。
以科研经费为例,“目前,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研究团队研发的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中试和工业化示范装置项目,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已拨付研发经费17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4000万元进行支持。”新区科技发展局局长陈文海说,该项目有望于今年9月底试车,将打造全国首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工业化示范工程,在清洁能源生产领域将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统计,2017年至今,新区已累计拨付各类涉企科研创新奖励扶持资金16.86亿元。同时,新区大力引导新区国有集团公司和入区企业与“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共建人才培育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累计建成李灿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盛堂海智基地、国外引智示范基地等人才培育平台13个、技术研发人才3881名,占总员工的比重达到17.6%。新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起了良性的合作机制,电磁兼容检验检测中心、先进加速器实验室、粒子束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纷纷落户新区。目前,这些平台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18项,成果转化率达到23.6%,科技成果转化年产值超过50亿元。
培育新动能,数字经济搭上科技发展快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区着眼未来,前瞻性倾力打造“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云服务、数据应用、先进计算”五个产业链层级的大数据和信息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按照丝绸之路信息港“一主中心、一副中心、五大支点”的总体框架和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一港、两基地”空间布局,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效应日益凸显。
新区科技局信息处处长袁煜东告诉记者:“新区结合现有大数据发展基础,积极参与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规划‘一港、两基地’的空间布局,得到了省上大力支持。”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总体规划(2018-2025)》中明确将新区定位为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的中心载体,重点发展数据存储及应用、智能终端及存储设备制造产业。截至目前,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区成立,开展相关业务。区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已基本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完成建设。新区还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5G试点城市,5G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也已展开。
新区将大数据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引进中科曙光甘肃先进计算中心、华为云计算、国网电信等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实现装配机架1万个,5G网络建设试点已全面启动,已完成试点基站布局70个以上。
目前,华为、未来新影、“万支付”结算中心项目、中国电信数据中心、科文旅大数据产业园等一大批大数据项目上线运营;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国网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区形成了集智能设备研发生产、数据存储运算、软件开发集成、在线支付等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链,有力支撑了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
(兰州新区报)
往期精彩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荣耀首款5G手机即将登场,但它的处理器或许将在几天后揭晓2.科技赋能,科创启航 2019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提名开启3.科技股气势如虹,下周(002194)上足了仓位就是坐等主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