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她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担任过检察官、也担任过人民教师…她就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退休教师—徐牧老师。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徐牧老师获得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给为共和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击视频观看,徐牧老师专访)
徐牧(1933.9.1一)
汉族,原籍安徽桐城,中共党员,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七次立功受奖,1955年转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59年毕业,曾担任过检察官,1981年调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法律系,任副教授,1989年离休。
弃笔从戎,七次立功受奖
十几年的抗战生活,日本帝国主义给徐老师这一代人留下了充满苦难的童年时光,从安徽到湖南,再从湖南到贵州,几经各地辗转、居无定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随父亲到了杭州,才有了短暂的安稳生活。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杭州,还在读高二的徐老师穿着姐姐的军装便加入了部队。当被问及放弃学习选择参军的理由时,她坚定地说,“全国还没有解放呢,浙江还没有全解放呢,我要当兵。”能吃苦,不怕苦,先后参与了解放舟山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七次立功受奖。据其回忆“当美国飞机在山沟中低飞丢下蝴蝶弹时甚至能看清飞行员的脸。或是生或是死,当时就没准备能够回来。”
重拾学业,立志为共和国法治事业奋斗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面临去向问题,徐老师决心考取大学。当然重拾高中学业从零备考,这意味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将高中书籍从国内运去朝鲜、又从朝鲜运回国内,在北京的小房子里和老战友一起,来来回回将所有的书看了三遍之多。最终在1955年,以第七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了一名法学生。
最初只因法学比其余学科更为有趣。但学了以后,看看世界再看看我们国家,她意识到不是法治的国家是不行的。1959年徐老师毕业时,法律系想要留其在校深造,她却拒绝了,转而响应国家的号召去了新疆参与支援建设。在此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从基层到学校,从实践到理论,她没有一刻离开过法律世界,始终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着。
左:徐牧 右:马绍春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第一代教师,著名法学伉俪
一心向党,初心不改无私奉献
当然徐老师的生活也并非一番风顺,入党之路亦非常曲折。家庭背景成为了她入党路上最大的阻碍,父亲曾做过国民党的参议,建国后父母二人又居住台湾经营生意,这样的身份始终如一团乌云,甚至让其一度无法在法律系学习工作。从部队到中国人民大学,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再到新疆工学院,徐老师的入党问题也是一拖再拖,直到1980年才最终得以解决。可敬的是,时代的惊涛骇浪也难改徐老师的初心。她说“不管入党还是不入党,她总觉得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所以她绝对不会放弃这条道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师与马绍春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相识相爱,最后一起成为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第一代教师,著名的法学伉俪。“之前我把你带到新疆,现在我把你送回杭州。”便是马老师对徐老师说过最感人的话之一。1981年,徐老师终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杭城,这里可以说是一切的开始,同样杭州大学法律系也是徐老师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她以当时的新兴学科犯罪心理学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一边去学习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究是什么;一边联系自己在检察院、法院、公安工作中的经验,将二者相结合。在开课后,徐老师几乎每个暑假都在监狱和劳改所中度过,全面统计犯罪人数、犯罪程度、心理状态等信息,巨大的工作量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也让她因胃出血导致病危住院。即便如此,在回首这段教学经历的时,愧疚之情仍会显露在徐老师的眉宇之间,她始终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认为直到最后这门课都不够完善、没有成型,非常亏欠同学们。
1989年,徐老师自杭州大学法律系离休。在马老师也走下讲台之后,两位老师将个人藏书全部捐赠给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共870余册。
整理/编辑:宋芷薇 吴丰羽
部分图文来源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