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
我们忽略陪伴的老人,一方面正承受身体衰老的无助,另一方面,对子女的渴望,让他们每一天都在孤独中煎熬。
但是当生活开始不再能完全自理,而儿女又工作忙碌还要照顾孙子,无暇顾及你时,这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出路。
李老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并取得了高学历,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的长辈来讲,此生都应当算是功德圆满了。
但这3句从李老嘴里吐出,并不尽是欣慰,还有些唏嘘和自我劝慰。
空巢危机
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我们老两口安度晚年。
那段时间,我们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这对在抚养子女上“功德圆满”的老人,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
我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最近两年,更是每况愈下。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
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我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性,而且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
这种担忧在2017年年初得到了证实
当时,我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
谁知我前脚刚被送进医院,留在家的老伴儿也感到天旋地转,就地躺在了地板上,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她,喊来120,接着老伴儿也被送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们这对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
唯一的出路
我们不是没想过去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
以我们俩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负担,但是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
孩子们在“北上广”之外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和老伴儿的晚年都不会遇到今天这样大的困难。
两个孩子虽说都在北京买了房子,都是150平方米左右,算是“功德圆满”了。但这辈子也都实实在在地被套在那150平方米上了。因为过得并不容易,所以孩子们的心理上,就格外爱惜自己的小家庭。我和老伴儿也能理解。按说15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他们各自一家三口,也够住下我和老伴儿了,但孩子们都不主动开口请我们去住。
有一年过年,全家人都在,两个儿媳妇用开玩笑的方式互相说:“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方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也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和老伴儿当时只能相视苦笑。也许生活在北京,这条“小康线”就是孩子们潜意识中的一个底线,如果击穿了,在心理上就是对他们人生价值的否定。
他们好不容易在北京立了足,过着还算体面的“小康”日子,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忍心扰乱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成功的心理抹上一道阴影。一个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对私密些的空间,这个观念我们老两口也是有的,让我们和孩子们挤在一起,也会替孩子们感到不便。
思前想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儿独守空巢。
提前服老
当孩子们出现在病房门口的时候,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
那一刻,我居然有些伤心,就好像自己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一样,老伴儿更是哭得一塌糊涂,孩子们越安慰,她哭得越凶。
孩子们难以理解,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也一定是难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孩子们在医院陪了我们几天,看我们的病情都稳定下来了,就回北京了,他们太忙,是我让他们回去的。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时候感到这么违心。
暮年的最后一站
在医院里,我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决定——我们住进养老院去。
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这段日子在家,除了收拾要拿到养老院的东西,每天夕阳落山的时候,我们老两口就坐在阳台上聊起过去的事情,像是在告别。
我喜欢收藏,邮票集了一大堆;紫砂壶也集了百十来把;还有许多珍藏的小件物品,什么翠、核桃等小把件、掛件,还有二条小黄鱼,特别是书,整个一面牆的书柜,装的满满的。
好酒什么茅台、五粮液,洋酒,也存了几十瓶;还有全套的家用电器;做饭的各种器具,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各种调料,再把个厨房也塞的满满的;还有积攒的几十本像册......
看着满满的一屋子东西,我发愁了!
最后,我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大工程,就是把孩子们从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来,分别按照年代的顺序扫描进电脑里,给他们做成了电子相册。
我还买了两台平板电脑,分别给他们把照片储存了进去。
我们这一辈子,传统观念不是很重,自认为我们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应当是各自独立的。可是如今看来,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老伴儿现在特别思念孩子们,我也一样。
这些日子,总是突然想起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样子,有时候还会有些错觉,好像看到他们就在我们跟前玩耍。离开家时,我和老伴儿仔细想了想,要从这个家带走的,好像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除了我们的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唯一值得我们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
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
看了李老夫妇的故事,其实觉得挺可悲的。我们以为父母可以照顾自己,但其实他们已经渐渐失去自己生活的能力,到了需要依赖你的时候。而我们一直躲在他们的屋檐下避雨,如今自己已经到了要成为屋檐的时候了。
养老院只有一间屋子,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个冰箱、一个洗衣机,一台电视机,一个电磁炉,一个微波炉。
毕竟在家生活几十年的老人,对家的留念,让他们承受着痛苦的回忆,必须适应新的环境。
人对于家庭幸福感的心理需求远大于物质方面的需求。老年心理专家表示,良好的家庭状况有利于提升老人幸福感。
当前社会,生活习惯、年龄差异、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使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交流、陪伴的机会越来越少。
看望父母是一个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不能流于形式,尽管“常回家看看”早已被写入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但是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
让许多空巢老人相互帮扶,寻找自己的兴趣,展现自我的价值,避免了子女上班很少抽空陪父母,缺乏沟通,不知父母到这个年龄阶段最想要的是什么,如何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享受快乐的权利,来我们盛祥居家服务,可以实现您最大程度的解决失能老人享受幸福的问题。
?别把你的责任推到老人身上……
?致家长的信,您的孩子思维方式已经超越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