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年轻人的第一台小孔相机——Pinhole Camera

年轻人的第一台小孔相机——Pinhole Camera

阅读量:3656609 2019-10-22


在东京闲逛期间我买了台纸相机,使用35mm胶卷居然真的拍出了照片。
我很激动一卷24张胶卷的记者卷居然出片20张曝光没问题的照片,(假装)有很多人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相机的由来
在东京的第一天,去了位于惠比寿的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对,就是惠比寿麝香葡萄的惠比寿),看了位于三楼的展览——写真的时间。


展览的内容非常棒,但是全场不让拍照,所以如果11月4日前会去东京的朋友,非常推荐前去参观一下。在展馆看完展后出口处可以望见二楼的小店铺。

▲店铺顶上的窗玻璃很漂亮
在店铺里充值了4张森山老师羞羞的明信片和本文的主角——TOP MUSEUM限定款 小孔相机!

在大学期间就很想能拥有一台自己制作的小孔相机,为此我特地下载了很多相机的模板图纸,最终都放弃了。阻挡我完成梦想的因素有两点:1)小孔的材质和工艺;2)成像介质。将景色留在房内很简单,但要记录在底片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次在TOP  MUSEUM看到这样的好东西,果断选择氪金。

▲一本捷克杂志制作的纸质相机图纸
这里顺带提一句,这次日本之行除了3日骑车以外,我还和朋友去了三个不同的展馆(也没什么爱好,在上海干嘛,到了外地还干嘛=。=)另外两个分别是在21_21的虫展和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工艺馆的竹工艺名品展。无论是展览内容还是展馆本身都深得我心,十分推荐。

▲21_21官网截图

▲竹工艺名品展
下面这段可以跳过不用看,但考虑到文章结构的完整性我还是写了。
什么是小孔相机?
在解释什么是小孔相机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初二物理,关于光学的第一节内容——小孔成像原理。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成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好了,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已经关推送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决定在前面加一段内容。

▲画面来自B站视频截图,比Teamlab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如果你觉得画面中的场景很美,你也可以亲眼目睹。首先挑选一家景观房酒店入住,然后把房间的窗都贴上黑纸,在中央开孔就能得到这样的场景啦。这样的场景在大学研究摄影的时期打动到了我,感谢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可以如此简单。阔别多年后我终于可以圆梦了。
相机开箱部分
终于要说回正题了,先来一张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充值全家福。

拿着森山老师的明信片找收银小姐姐买单的时候羞羞的,右边是相机的包装盒。

包装盒背面写着“简要”的四个步骤让你误以为组装相机So easy,极具迷惑性。简单看了一下,相机由两部分组成,前部是带小孔的机体,另外有35mm胶卷的仓位和过片器部件,后部是一个带胶片底板的相机背壳,两部分互相咬合侧边三层防漏光,结构简单合理。另外还写着相机的规格,使用35mm胶卷,焦段20mm超广角,光圈F130——从来没用过35mm等效20mm焦段镜头的我瑟瑟发抖,F130的光圈也已经超出了我对相机的认知范畴。

▲拆包

▲再次拆包
一共有两张说明书,照相机本体都是纸质的,用黑色贴纸固定,过片器是塑料的,另外配送了一个1/4螺口底座,毕竟不配合三脚架使用,这个相机基本是不能用的。

先来一张说明书,还记得包装盒背面的四部曲嘛???(黑人问号)

加工完的塑料零部件

首先将纸板按要求撕开

根据说明书拼装相机本体,拼缝位置严丝合缝,比许多地产的外立面大理石拼缝还规整。

拼缝处用胶带粘贴

五彩斑斓的黑,这是针孔相机的核心部件,黑色塑料片的中央小孔孔径只有0.16mm,贴的时候一定要对中,否则会影响最终成像效果。这是小孔相机的核心技术壁垒,小孔的孔径非常非常小,毕竟大孔只能“成影”,只有小孔才能成像。

继续安装中。。。

拼装中的相机本体

拼装中的相机后背

完工定妆照,中间的纸质插片是一个手动的快门帘

全部拼装完后就是这样的,可以开始上胶卷啦~


上胶卷的过程让我想到了曾经使用F3拍照的快乐时光。

盖上后盖,绑好橡皮筋,就算大功告成啦,最后随机附送的TOP MUSEUM的贴纸没有舍得贴,有点想等回上海后贴在笔记本上。整个拼装过程耗时大约半个小时,在老方的协助下很顺利地完成了,全部拼装过程也都是由老方拍摄。再次感谢老方为我水公众号做出的杰出贡献。
试 拍
拼装完相机已经是深夜了,倒头就睡。在东京的最后一天,我拿着这台相机在街头开始各种“艺术创作”,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艺术细菌,主要是我心里没底。根本不知道用这玩意儿能拍出什么照片。因为进光量很少,哪怕是晴天下也需要1~2秒的曝光时间,所以使用小孔相机一定需要有三脚架的支持。这一整天我都拿着三脚架走在银座的街道上,感觉自己有点没有秃头的荒木经惟的意思。

▲快门时间提示

前面说到相机的镜头规格是,使用35mm胶卷,焦段为20mm超广角,光圈F130。所以相机机顶贴心地标注了参考的曝光时间。来跟我一起念:晴天16阴天8...停!总之。。。这个相机的估算时间只会更复杂。所以在扫卷的时候,内心非常忐忑。结果发现出了20张照片的曝光都非常精准,喜出望外。
挑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

▲索尼公园

▲Honda展厅

▲东京地铁

▲东京顺丰小哥

▲日本皇宫

▲小花园
这个相机的成像效果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绝对不仅仅是能拍出东西的程度。面光时的光斑效果非常梦幻,中心画质锐度不错,画面带有很明显的桶形畸变(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把背板贴的太死的缘故,胶卷在相机内存在一定弧度)。另外20mm的超广角焦段确实不好用,很多照片地面部分都太多了,构图需要向上一些。
总 结
大约两千五百年以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1839年8月19日,法国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从此,世界上多了一种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我们在使用不同的器材拍摄时,总会因为器材的不同而带着不同的思考行动(这就是为什么人文摄影一定要用徕卡)。所以在用这台小孔相机的时候,我经常会拍一些我原来不会拍的画面,用最原始的“摄影术”手段留住影像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足够神奇和奇妙的了,仿佛真的做到钻木取火一般,比手机的30倍变焦更让我感动。可能这台小孔相机和拍出来的照片是简陋的,但也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到这台相机。这可能是我在日本氪金最值的一次!
欢迎关注公众号,并转发分享。
更多阅读  欢迎点击:
骑行攻略:说走就走?独自上路?——出境骑行攻略日本骑游:20年东京奥运路线
                 温和的富士山&进击的箱根
                 国道1号装备测评:圈刹铝轮终极选择
我是Odosang Wong,
一个热衷耐力运动的社畜,挣扎在群居和独处之间的自闭中年。
希望我的推送能让你喜欢~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喜欢↓↓↓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