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8日,武汉大学“第四届海外学术周”活动在法国巴黎举办。本届海外学术周活动由武汉大学与巴黎第七大学、法国国立宪章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合作举办,旨在深化人文社会科学对话交流,深入推进国际学术合作和文明交融互鉴。本届海外学术周以“文化与文明的流动与保护”为主题,围绕“天空意象与叙事”、“文化遗产与数字人文”、“古代东亚的信仰与文化流动”等跨学科议题进行研讨。我院傅才武教授、陈庚副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15日的开幕仪式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杨进、法国国立宪章学院院长Michelle Bubenicek、巴黎第七大学副校长Antoine Cazé、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副院长Laetitia Bucaille、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出席并致辞。法兰西研究院人文及政治学院院士Marianne Bastid- Bruguière、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天空意象与叙事:月光”是武汉大学第四届海外学术周活动的分论坛之一,该论坛由武汉大学和巴黎第七大学共同主办。巴黎七大副校长Antoine Cazé教授、巴黎七大Bernadette Bricout教授、Laurent Degos教授等,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战教授、杜青钢教授、吴泓缈教授等,文学院张箭飞教授、陈溪副教授等,我院傅才武教授、陈庚副教授出席出席了此次论坛。在论坛上,我院傅才武教授发表了题为《“天空想象”与中国诗性文化的审美范式构建》的主题演讲;陈庚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消费主义时代月亮的文化符号价值及其价值衍生》的主题演讲。
此次学术论坛共28位来自不同学科的中法教授、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跨文化、跨学科的演讲,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巴黎七大Bernadette Bricout教授、Jean Vignes教授及武汉大学杜青钢教授、傅才武教授共同主持了论坛闭幕式,四人就论坛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就下一届学术交流活动的合作举办交换了意见。
此次论坛增进了中、法关于“月文化”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学科交叉和互补,拓宽了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撰稿:程玉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