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每日一校丨武汉大学

每日一校丨武汉大学

阅读量:3655218 2019-10-22


武汉大学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8年,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57位。 
也希望大家可以把公众号转发到朋友圈,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小编就更有动力地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小编今天在整理武汉大学的相关信息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样的消息: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查全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9年8月1日5时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
查全性先生1925年4月11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泾县。1939年至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高中部学习,1947年从上海大同大学转学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年任讲师;1957至1959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电化学研究所进修,在国际著名电化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A. H. Frumkin(弗鲁姆金)指导下从事电化学研究。1962年被评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1979-1984年期间曾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系主任,2018年12月光荣离休。
查全性先生曾先后担任过《化学学报》《高等化学学报》和《物理化学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化学会期刊《电化学》副主编,国际电化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顾问编委,俄罗斯电化学期刊“Russian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顾问编委等。主要学术著作有《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化学电源选论》等。查全性先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常务理事。
查全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化学家,毕生从事电化学相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查全性先生从苏联进修回国,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他在武汉大学的电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全国现代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研究领域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多孔电极极化理论、电化学催化与光电化学催化、粉末微电极、多种电化学材料,及其在化学电源、金属表面处理与防腐、电化学分析与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等。

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学校沿革
1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1932年春,全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1946年10月迁回武昌珞珈山。至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综合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发展速度加快,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现已形成多学科综合发展、多种办学层次并存的格局。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
1902年,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
1911年,方言学堂被迫停办。
1913年,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英语、博物、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四部。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理、工、法四个学院。
19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6年,成立农学院,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38年,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
1946年,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
1953年,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1966年,在鄂西北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荆州地区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百年校庆盛典。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成立新闻学院。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王牌专业
2
武汉大学共有4个学科被评估为A+,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共有4个学科被评估为A,分别为: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共有11个学科被评估为A-,分别为: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毕业生就业发展报告211大学
3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2018年,武汉大学共有13195名毕业生纳入就业方案。截至2018年12月10日,全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95.48%。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3.81%,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7.64%,博士毕业生就业率96.03%。在2019QS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中居内地高校第六。
 
  各学院及专业就业率

  数据显示,2018年有本科毕业生的33个院系中,18个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文学院、药学院4个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2018年本科毕业生的111个专业中,有5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汉语言文学、自动化、药学、农业水利工程、工程力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城乡规划、预防医学、档案学、包装工程、环境设计、世界史、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核工程与核技术、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商务、汉语国际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翻译、日语、生物制药、戏剧影视文学、德语、物流管理、社会工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29个专业就业率为100%。
 
  毕业生升学、出国(境)情况分析
  2018年,共有4220名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或出国(境)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0.16%。其中国内升学280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0.04%;出国(境)深造141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0.11%。

  2018年普通本科毕业生升学(含保研和考研)共计2809人,占毕业生总数40.04%,其中1616人继续在武汉大学攻读研究生,1193人选择到国内其他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选择"双一流"大学的比例占总升学人数的88.64%,就读"双一流"高校人数最多的5高校仍然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占校升学比例依次为13.08%、9.56%、7.80%、7.29%、6.37%。

  在选择出国(出境)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中,进入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排名前一百名高校的有781人,占出国人数的55.35%。
 
  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企业已成为本科毕业生就业主体,占参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6.55%,其次是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分别占6.98%和4.62%。
往年录取分数线
4
武汉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录取最低分统计表(一本)
省份
文史
理工
最低分
一本线
最低分
一本线
北京市
652
576
653
532
天津市
632
527
649
554
河北省
672559
671511
山西省
624546
629516
内蒙古
606
501
642
478
辽宁省
628553
659517
吉林省
615542
632533
黑龙江
600490
643472
上海市
按专业组投档,最低分555
                   (本科录取控制线401,不分文理)
江苏省
386
337
386
336
浙江省
按专业投档,最低分652 (一段线588)
安徽省
643550
654505
福建省
641
551
638
490
江西省
636568
641527
山东省
644550
656517
河南省
643547
643499
湖北省
640561
637512
湖南省
654569
647513
广东省
625
550
625
500
广西区
630
547
642
513
海南省
816655
771602
重庆市
612524
662524
四川省
621553
659546
贵州省
674575
645484
云南省
654575
659530
陕西省
640518
662474
甘肃省
596502
630483
青海省
587475
586403
宁夏区
625528
615463
新疆区
605500
636467
备注:1. 空白表示该省相应批次尚未录取结束。
  2. 以上统计分数不含各省单列投档单位、特殊专业、征集志愿等分数。
资料福利:↓↓↓↓
你有一份本君专属资料福利,请注意查收(还有关于本君的故事)
?? 欢迎转发分享,一起学习成长 ??
陪伴,见证
一起读大学
  高中阶段学生和家长的学习区
长按扫码可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