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中国藏学研究七十年
抢抓历史机遇,建设更加开放繁荣的新西藏 /安七一
擘画新时代西藏发展的美好画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贺信 /柳应华
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西藏发展方向 /喜饶尼玛
从贺信领悟习近平主席关于西藏文化发展的宏观思考 /张屹;周润年
藏传佛教的“两重性”和有关对策研究 /藏传佛教影响研究课题组;郑堆
略论国外藏学与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藏学 /格勒
近70年西藏考古的回顾与展望(1951—2019) /霍巍
牢记嘱托 守护净土——西藏生态环境保护70年记 /张天华
夯实治边稳藏的基层基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基层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拉加当周
70年来西藏唐卡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刘冬梅
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 /林继富;周灵颖
西藏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李林;曲珍
我的康藏研究之路——任新建先生访谈录 /苏东来;何洁;
生在江南,心系高原——记华侃教授的藏语文学习教学研究生涯 扎西卓玛
康熙朝清廷对拉达克地图的绘制 /陈柱
拉达克与清廷情报文书的传译过程 /孔令伟
论七世达赖喇嘛奏辖“三塘”与清廷的措置 /邓前程
中印拉达克问题研究述评 /朱卫
当代西方藏传佛教研究评论 /杜永彬
海外藏传佛教格鲁派当代发展新态势 /和晓蓉
蒙古人民共和国佛教现状 /嘉木扬·凯朝
从满文《喀木地方一统志》看清廷对康区的地理认知 /张闶
藏族净桑仪式及祈颂文流变探析 /旦知肖;杨新宇
甘青藏区文昌帝君信仰的文本解读 /宗喀·益西丹佛
论宗喀巴孝道观的内涵与实践 /华珍;傅利平;何峰
《艽野尘梦》文体与文学价值考辨 /周晓艳
八世班禅丹贝旺秋和《八世班禅传》 /陈立华;陈庆英
论《西藏通史》研究和编纂的历史观 /宋月红
实事求是、革故鼎新——评《西藏通史·吐蕃卷》 /王振宇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集大成之作——简评《西藏民主改革60年·生态环境卷》 /杜冰梅
安七一.抢抓历史机遇,建设更加开放繁荣的新西藏
摘要: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于6月14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贺信中重申了国家对西藏的战略定位,回顾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1959年民主改革之后的6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就西藏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西藏未来发展方向作出的最新指示、发出的强烈信号,预示着西藏发展将迎来大开放、大繁荣
柳应华.擘画新时代西藏发展的美好画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贺信
摘要: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暨第六届西藏发展论坛"于6月15日在拉萨圆满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给本次论坛的开幕发来贺信,这也是西藏发展论坛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致信祝贺,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发展的深切关怀。
喜饶尼玛.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西藏发展方向
摘要:6月14日,习近平主席给"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贺信,是眼观世界大局,着眼西藏实际,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精辟论述,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亲切关怀,读后备受鼓舞。作为中国藏族学者,我曾参加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的"中国西藏发展论坛",颇有感触。记得
拉加当周.夯实治边稳藏的基层基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基层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摘要:和平解放以来,通过建立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使西藏基层民主政治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人治无序到依法有序、从封闭落后到开放高效的历史性变革和跨越式发展,建立和发展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梳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基层民主建政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西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对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成果、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作了展望。
张屹,周润年.从贺信领悟习近平主席关于西藏文化发展的宏观思考
摘要: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最近在西藏拉萨举行,6月14日接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的贺信,向论坛开幕表示祝贺。仔细阅读习主席来信,不难发现除"西藏""人民"两个高频词外,"文化"一词在贺信中反复出现三次,既反映了习主席对于西藏文化发展的关注,也体现出他对西藏文化发展的宏观思考。贺信中,习近平主席不仅回顾了西藏百万农奴得解放的历史进程,指出了旧西藏文化的历史定位,
杜冰梅.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集大成之作——简评《西藏民主改革60年·生态环境卷》
摘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精心组织策划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系列丛书"(8卷本),《生态环境卷》即其中一种,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今年5月出版。该书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担任总主编、副总干事柳应华担任分卷主编,并会同西藏自治
孔令伟.拉达克与清廷情报文书的传译过程
摘要:康熙五十九年(1720)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间,清廷曾通过西藏地方政府与拉达克进行情报交流。来自拉达克的情报,首先以藏文书信的形式寄往西藏地方,经由以康济鼐与颇罗鼐等人为代表的西藏地方官员翻译为蒙古文,再由清廷驻藏官员译为满文并以奏折的形式寄往北京。通过重点考察藏、蒙古、满文相关历史档案,文章指出,拉达克与清廷间多语种情报文书的传递与翻译过程,深刻体现出清代中国作为多元一体国家的发展与性质。
邓前程.论七世达赖喇嘛奏辖“三塘”与清廷的措置
摘要:清康雍乾时期,七世达赖喇嘛以用度"不敷"为由,先后两次向清廷奏请"三塘"等地区的管辖权。清廷对之颇为慎重,其处置策略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一方面,坚决拒绝七世达赖喇嘛对"三塘"等地区管辖权的奏请,以坚守川、滇、藏等省区的行政划界原则;另一方面,又给予七世达赖喇嘛数额不菲的经济"抚慰",以解决其"日用不敷"的实际困难。由此避免达赖喇嘛及格鲁派通过获取"三塘"管辖权以干涉其他藏区政治事务,并通过明确省区行政区划以强化对藏区的管理,从而达到稳固藏区统治的根本目的。
朱卫.中印拉达克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拉达克问题是中印历史遗留问题,与当前两国西段边界争议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学界持续关注的学术论题。国外学界自19世纪起便开始加以关注与研究,至今在该领域已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国内学界则相对起步较晚,学者们在研究资料的挖掘使用、探究视角与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与亟待改进之处。
嘉木扬·凯朝.蒙古人民共和国佛教现状
摘要:蒙古国佛教是藏传佛教与蒙古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蒙古国的主导宗教,对其国民身份认同与社会生活均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解读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蒙古国宗教概况、佛教发展现状、中蒙佛教友好交流入手,介绍蒙古国佛教现状。
华珍,傅利平,何峰.论宗喀巴孝道观的内涵与实践
摘要:宗喀巴著述和宗教实践中都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世俗观念的宗教伦理孝道观。在卫藏学习和弘法的47年是宗喀巴宗教事业走向鼎峰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他曾面临着返回故乡还是留在卫藏的两难抉择。在收到老母亲托人带来消息,要求他回乡相见时,宗喀巴做出了留在卫藏弘扬佛法的决定,继而立誓永不返回故乡。文章基于对佛教经典历史文献及宗喀巴有关著述的文本研究,考察宗喀巴立誓永不返回故乡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宗喀巴对格鲁派僧侣及信教群众产生深远影响的宗教伦理孝道观。
陈立华,陈庆英.八世班禅丹贝旺秋和《八世班禅传》
摘要:八世班禅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西藏之间的时期,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初年三朝,正是清代历史剧烈变迁的时期,也是西藏历史从七世班禅到十三世达赖喇嘛之间的一个重要变化阶段。围绕八世班禅生平和历史社会背景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八世班禅传》的翻译和研究,可以解开一些历史的谜团并为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和晓蓉.海外藏传佛教格鲁派当代发展新态势
摘要:由西藏"流亡政府"挑起并发酵至今的"多杰雄登护法神事件",给海外格鲁派带来严重挫折的同时,以脱离"流亡政府",寻求非政治化发展的"供派"为传承主脉的新的教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文章从宗教人类学视角,结合文献与田野资料,通过对护法神事件的学理性梳理、教派分裂后的发展局面分析,初步呈现当代海外格鲁派裂变与传承发展新态势,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初步思考。
旦知肖,杨新宇.藏族净桑仪式及祈颂文流变探析
摘要:举行净桑仪式在我国藏区各地非常普遍,该仪式是藏族宗教信仰活动中极为古老而鲜活的特殊宗教文化形态,其文化沉淀极为深厚。同时,净桑仪式也是区别于藏传佛教经院信仰体系的最具原始本土性和民间草根性的宗教文化形态之一。文章利用部分流传广泛的净桑祈颂文,通过对藏族净桑仪式历史渊源和净桑祈颂文内涵流变的追溯梳理,揭示佛教在我国藏区的本土化历程。
藏传佛教影响研究课题组,郑堆.藏传佛教的“两重性”和有关对策研究
摘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藏传佛教的社会面貌虽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依然存在。文章从思想政治、教义、信仰观念、宗教仪轨、自身管理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藏传佛教的消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宗喀·益西丹佛.甘青藏区文昌帝君信仰的文本解读
摘要:文章从诠释学的视角对《文昌帝君阴骘文》汉藏两种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藏译本《文昌帝君阴骘文》的叙事风格、表达方式和发挥的主要思想功能。对藏族高僧大德在推动文昌帝君信仰于甘青藏区传播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藏区文昌帝君信仰与藏传佛教信仰间的关系等作了探讨。
杜永彬.当代西方藏传佛教研究评论
摘要:文章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藏传佛教经典翻译与研究、藏传佛教历史研究、当代藏传佛教研究、藏传佛教哲学研究、藏传佛教传法研究、藏传佛教认知与学术史研究、西方藏传佛教研究的范式与特点七个方面对当代西方藏传佛教研究的进展和特点进行简要评论。
苏东来,何洁.我的康藏研究之路——任新建先生访谈录
摘要:访谈者围绕任新建先生如何走上康藏研究之路展开提问,任先生深情回忆了家庭环境、求学经历及二十多年藏区工作经历对其从事康藏研究的影响,并就他如何开展康藏研究及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论著、学术活动、治学心得等进行了回顾与介绍。
霍巍.近70年西藏考古的回顾与展望(1951—2019)
摘要:西藏考古现已成为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考古学以其特殊的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介入到西藏古史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西藏史前史研究方面,重新书写和构建了这段历史。西藏考古对于历史时期的贡献在于,随着地下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考古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西藏考古还通过自身的实践,走出了新的路径,为总结和提炼符合中国实际的高原边疆考古学研究范式提供了借鉴作用。
陈柱.康熙朝清廷对拉达克地图的绘制
摘要:康熙朝清廷在测绘全国舆图时,先后两次派人实地测绘西藏舆图。首次所绘地图未被采纳。第二次测绘所派人员为大喇嘛刍尔齐木藏布喇木扎木巴等两位喇嘛和理藩院主事胜住,所绘地图被纳入《皇舆全览图》。其间,三人根据传闻和寺庙旧闻绘制了拉达克地图,将其作为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绘入西藏地图;详细标注了拉达克的山岭、河流、湖泊、城镇、寺庙、边界以及周边部族等地理信息;以喀喇昆仑山为拉达克北部边界,将阿克赛钦绘于拉达克境外。这不仅为清代中后期绘制全国舆图所沿袭,也为清代官修方志所吸收。这些舆图和方志标注和介绍了拉达克的地理信息,反映出拉达克是清朝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揭示出阿克赛钦在拉达克境外、拉达克在印度境外的事实。
张闶.从满文《喀木地方一统志》看清廷对康区的地理认知
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珍贵的满文地理志文献《喀木地方一统志》,文章在对其进行全文翻译的基础上,指出该书对研究康区历史地理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该书是康熙《大清一统志》"喀木"部分的蓝本,且较之后者更为详细准确;与《皇舆全览图》共享很多地理信息,二者各有千秋,但在记载人文地理信息方面,更胜一筹。该书反映出清廷对康区地理情况及战略地位有着十分详细的了解。它的成书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康熙朝清廷经略西藏密切相关。
宋月红.论《西藏通史》研究和编纂的历史观
摘要: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藏史与西藏地方史、民族史的有机结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的八卷本《西藏通史》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编纂西藏历史,集从古迄今西藏历史的研究和编纂成果,铸就了一项具有基础性和意义深远的西藏历史文化精品工程。《西藏通史》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集中体现在它所坚持和彰显的历史观上,以及将古代史、近代史与当代史的贯通上,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王振宇.实事求是、革故鼎新——评《西藏通史·吐蕃卷》
摘要:《西藏通史·吐蕃卷》以史志结合的方式,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交通、宗教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至末代赞普达磨被弑的西藏地方历史进程,以及西藏文明在吐蕃时期东向发展趋势的加强对中华文化圈的贡献,揭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藏族与祖国各民族之间紧密的历史联系,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创新性、前瞻性和政治性。
刘冬梅.70年来西藏唐卡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西藏唐卡的传承经历了从建国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曲折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恢复传承期,再到"非遗"时代繁荣发展的历程。文章梳理了每一阶段的传承特征、文化政策、标志事件、代表传承人、教学与艺术创作活动、学术研究进展等,并针对当前西藏唐卡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扎西卓玛.生在江南,心系高原——记华侃教授的藏语文学习教学研究生涯
摘要:华侃教授是我国藏语文研究方面德高望重的教授、专家。历经60余载的藏语文研究道路,华侃教授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于民族教育事业,成果丰厚,深受师生敬佩。文章通过华侃教授自述,生动展示了其走向藏语文研究之路的经历与经验。
林继富,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西藏民间故事研究硕果累累。以西藏民间故事个性特征为研究核心,学者在搜集整理、文学特性、生活讲述、文化交流等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突破,突显了西藏民间故事的文学性、生活性,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文化历史价值。文章反思、评估了70年来西藏民间故事不同研究范畴中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西藏民间故事未来研究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周晓艳.《艽野尘梦》文体与文学价值考辨
摘要:《艽野尘梦》是民国时期"湘西王"陈渠珍于1936年写就的一部"游记",回忆其于清末随清协统钟颖赴藏平定康藏变局的一段生死历程。这部游记在民国诸多涉藏游记中独树一帜,不同于一般游记以记山水之景,抒一己之怀为目的,而是以游记之体例,合小说之笔法,记真实之事件,达传述之目的,属于跨界写作之范例,体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文章对该游记的传播历程、作者的边缘性创作主体身份以及其在文学写作和文体界限上的模糊性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求客观凸显其文学和史学价值。
张天华.牢记嘱托 守护净土——西藏生态环境保护70年记
摘要: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时期,长期以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西藏自治区通过不懈努力,推动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回顾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自1951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和各项成果,为了解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和脉络。
李林,曲珍.西藏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摘要:文章通过对西藏博物馆事业发展历史的回顾,梳理了西藏自治区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与文博事业相关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成果,并对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核心业务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成绩进行了总结。文章并结合传统文化复兴、"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文化战略,进一步探讨了西藏博物馆新馆在未来发展中的使命与责任。
格勒.略论国外藏学与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藏学
摘要:国外藏学因17世纪上半叶之后到过我国西藏地区传教的天主教士所写的游记而萌芽,匈牙利人乔玛真正开启了西方藏学研究。西方藏学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藏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突出特点有二,一是由传统进入了现代藏学阶段,二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