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改革前沿 | 东莞:让娃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改革前沿 | 东莞:让娃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阅读量:3641825 2019-10-21


编者按: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专项改革试点是2018年我市承担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部署的四个改革试点之一。2018年以来,东莞市以改革试点任务为引领,从机制、投入、师资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着力解决东莞市基础教育学位不足、结构失衡和品牌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文约4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01
创新公办教育资源扩充机制
切实增加公办学位
01
1.1 健全教育扩容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教育资源配置规划领导小组、学校建设项目效率提升领导小组、教育工程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学校规划和建设等工作。
建立健全了政策体系。出台《东莞市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东莞市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园区、镇(街)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做好教育扩容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了协调机制。建立提前5年预测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校建设、提前1年落实学位供给的“531”学位动态供需协调机制,全市33个园区、镇(街)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明确学校建设任务。

2018年9月3日,东莞市实验幼儿园雅园新村园区新学校迎来了建成后的第一批学生,老师正在陪学生们玩游戏,舒缓他们的紧张心情。
1.2 创新思路落实教育用地
创新“6个1”盘活教育用地。通过“三旧”改造、落实居住小区配套、收归租赁集体资产到期的民办学校、相邻镇(街、村社区)合作建设、企业提供土地或房产、村社区集体提供土地建设学校等六种方式,拓展教育空间。
创新土地审议机制保障教育用地。将市教育局纳入市土地审批委员会,参与审核保障教育用地,同时,完善教育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协同机制,由市教育部门为教育用地项目出具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项目说明,以便自然资源部门加强用地保障。
内部挖潜增加教育设施。利用学校现有空置用房、符合办学条件的楼宇设施等资源用于办学,如虎门、莞城各盘活利用一所废旧校舍用于办学。

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改扩建后新校区占地21亩,办学规模36个班,可提供学位1200个。
1.3 破解“梗阻”加快学校项目建设
改革创新用“无争议”证明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对学校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地、规划等历史遗留问题,在项目用地土规、控规手续完善的情况下,由属地镇街政府出具“项目用地权属无争议,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证明,报市政府审定后,由自然资源部门出具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
“绿色通道”破解审批耗时长问题。对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教育建设项目,参照市重大项目,享受前期工作审批“绿色通道”待遇,有效破解前期审批环节多耗时长的问题,2018年以来有45个建设项目纳入“绿色通道”。
“社会代建”破解建设周期长问题。建立完善代建单位项目库,代建单位提供“一条龙”专业服务,大大缩短学校项目建设周期,松山湖未来学校、虎门博涌小学等已启动代建制开展学校建设。
多元投入破解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设立10亿元公办中小学校建设补助资金,引导各镇街加快学校建设,同时创新经费投入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包括企业捐助资金、校友捐赠资金等,加快学校项目建设。2018年以来,共推进88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完成25个,增加学位2.6万个。

02
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模式
促进优质资源倍增
02
2.1 “集团化”带动一批
开展集团化办学,出台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设立1.2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集团化办学运作的支持力度,出台配套政策,在人事编制、行政职数和专业技术岗位方面给予龙头学校倾斜政策,激励名校参与集团化办学。2018年以来组建了21个教育集团,发挥龙头学校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2.2 “品牌化”培育一批
设立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挖掘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突出、社会口碑良好的学校,采用专家引领和学校自主提升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专题培训、成立工作室、专家督导、举办论坛等方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逐步将其培育成品牌学校,辐射引领全市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提升。2018年以来已认定6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2.3 “未来化”引领一批
推动未来学校建设,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建设松山湖未来学校实验区,高标准筹建3所未来学校,开展未来教育课程竞赛,打造东莞教育新高地,引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03
创新随迁子女入学保障制度
促进教育公平
03
3.1 创新实施积分制入学
出台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办法,根据随迁子女父母在莞服务年限等情况进行积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逐年优化申报流程,减少申报资料,推行网上报名,提高政府效能,扩大随迁子女享受公办教育资源覆盖面。
2018年在网上报名的基础上开通微信申报功能。2019年将积分入学“现场确认”环节搬到线上,实现“积分零跑动,服务零距离” 全流程网上办理的改革目标。
3.2 创新实施学位补贴制度
实施积分制民办学位补贴政策,向被积分制录取但未能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实施阶梯式民办学位补贴,小学一档5000元/生/学年,二档3500元/生/学年;初中一档6000元/生/学年,二档4500元/生/学年,扩大随迁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受惠面。
2018年全市共新招收15.58万名非户籍学生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民办学位补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民办学位补贴)比例达40.18%。2019年新提供17万多个学位(含公办学位、购买民办学位和民办学位补贴)招收随迁子女,预计2019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民办学位补贴的随迁子女人数占比达到50%。
推进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等举措,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人数和随迁子女在我市报名参加高考人数逐年增加。

04
创新精准帮扶民办教育路径
提升民办教育质量
04
4.1 推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建立市民办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研究制定《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东莞市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办法》《东莞市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系列文件,适时启动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
4.2 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
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2018-2019年市财政共投入9.2亿元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用于民办学位补贴、改善民办学校设施设备、开展教师培训培养、提升教师待遇等。创新公民办教育协同发展路径,每年组织64对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开展公办学校托管10所民办学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4.3 促进民办教师队伍提升
实施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制度。2018年共向24785名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发放从教津贴7689.63万元,引导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东莞市企业职工当年最低工资标准2.5倍,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保障民办教师队伍稳定性。
开展民办学校专任教师远程培训。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对象培训班等系列培训,共有6.8万人参加了教师培训课程。加强教学教研帮扶指导,2018年向民办学校送课到校3507节。

05
创新师资队伍管理体制
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
05
5.1 开展教师市(镇)管校聘改革
出台《东莞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市管校聘、镇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市级统筹、镇管为主、市镇一体”的教师管理体制和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市镇学校教师管理,促使全市中小学教师实现系统内统筹管理、学校自主用人,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5.2 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出台《东莞市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管理,逐步实现校长由“职务”向“职业”“专业”“专家”的梯次转变,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东莞重视对校长专业化的引导。图为东莞市教育局组织品牌学校高端研讨会,30名首批品牌培育学校校长与专家头脑风暴,增进交流。
5.3 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采取在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接受综合培训、在基地学校接受规范化培训、在聘用学校接受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构建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导师带教制度,实现见习教师与新岗位高起点无缝对接。
2018-2019年培训两批共894名公办中小学见习教师,有效解决新教师培训重知识理论学习、轻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
5.4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配足配齐教师。根据学生规模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全市收回超1000个事业编制向教师队伍倾斜;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完成全市直属学校7662个事业编制统筹分配方案;通过临聘、特聘和购买教育服务等方式及时足额补充教师。
提升教师待遇。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完善公办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切实做好公办中小学编外教师的管理,保障编外教师工资待遇,目前已实现全市公办学校聘用合同制教师与在编在岗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图为大朗镇中心小学师生活动
06
创新“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格局
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06
6.1 构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整合开发教育资源、教学应用、教育管理、教师发展、信息惠民等五大体系的“慧平台”,提供50多个面向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教研等信息化支持系统和工具,实现全市师生和家长“一人一号一网”登录使用,“慧平台”体系实现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东莞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
6.2 建设数字化教育大资源
以创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单位为抓手,通过自建36万条数字化教学素材,购买中国大学MOOC平台2500门优质慕课、北京四中64万条学科资源、百度文库2亿教育文档,引入东莞市图书馆等海量优质数字资源等多样化形式汇集各类数字教育资源,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6.3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开展“莞式慕课”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翻转课堂、双师教学、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等四种新型教学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镇街、薄弱学校推送,提升全市整体办学水平。东莞受省教育厅指派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大会期间展示经验。

作者:东莞市教育局
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开门纳谏、服务决策作用,将“东莞政研与改革”搭建成为汇集众智的建言献策平台。
投稿方式:请将来稿、数张相关高清配图及图片说明发送至:
2895239468@qq.com 或 “市委政研室信息科”OA 邮箱,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注明“《政研东莞》投稿”字样,并留下作者信息及联系方式。
感谢阅读 | 分享
如需转载 请联系我们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