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楚河汉街
大戏台台柱两侧的对联中
竟然蕴藏着书法家葛昌永与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间
一段鲜为人知的“文字纠葛”
……
武汉的楚河汉街
是万达集团斥资600亿打造的
中国第一商业街
被誉为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楚河汉街中心大戏台的两侧
台柱上的对联十分醒目:
“汉韵齐奏高山流水
楚歌同吟白雪阳春”
▼
汉街大戏台
这副对联撰者并书者
是湖北省书协副主席葛昌永
但葛昌永笑着否认:
“对联内容被王建林修改过
删减四个字后
对联便不合声律规则
是会被后人笑话的
这个骂名
可背不起哟!”
葛昌永,室号远斋,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书法作品先后在国内不同类型的展览和大赛中获奖\入展,被中国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等多家单位收藏。出版书法作品集及书论书评9部,散文集7部、诗集3部,社会科学论文集2部,发表书评、文学作品、论文300余万字。
原来
汉街在建成之前
万达为汉街大戏台台柱征集对联
葛昌永的楚河汉街嵌名撰联被选中:
“汉韵声声齐奏高山流水
楚歌阵阵同吟白雪阳春”
因葛昌永是诗人同时是书法家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签文
请作者本人书写
东湖万达置业派人登门
带着定金
请他书写自己撰写的这幅对联
葛昌永接过签批的文件一看
顿感十分不爽
对联被生生砍掉四个字
变成了:
“汉韵齐奏高山流水
楚歌同吟白雪阳春”
去掉了“声声”和“阵阵”
韵律就不对了
葛昌永与来人理论
建议恢复原状
但万达人谁敢违拗王健林的批示呢
“那么,我就不写了!”
葛昌永坚决地说
书“道法自然”
2011年9月底
汉街开街在即
时间紧迫
万达再次派人上门
再遭拒绝
第三次
是万达武汉置业赵总一行亲自登门
语言满带恳求:
“王健林董事长点名请您书写
您若真不写
到时候开业庆典时我们王总来了
我们怎么交待?”
万达人“三顾茅庐”
诚意恳求
也是为了考虑当事人的难处
葛昌永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提笔书写了这副被修改的对联
落款却避开“撰并书”
只落“葛昌永书于东湖远斋”
汉街大戏台对联高清实拍
删去四个字
这副联对联从气韵到声律
双重受损伤
葛昌永宁愿放弃对联的著作权
也要坚持文字创作的严正立场
他认为“字源 诗魂 书为表”
他长期坚持在书法创作中
主要书写自创的诗文内容
以诗言志、以书载文
致力于诗文与书法相结合
他说
书写唐诗宋词当然好
但如果当下书家都写古人的好东西
我们这代的书法人
能为当代留下什么印痕呢?
他早在1993年举办第一次个展
展标便是“葛昌永诗书画展”
葛昌永诗书画展
大江赋——葛昌永诗赋书画展
葛昌永出生于五十年代的襄阳出生正逢自然灾害时期上小学又遇上文革在那贫瘠的土地上
有书读,是一种奢侈
每逢假期
葛昌永时常到
当地供销合作社废回收部帮忙
为的是能从那里讨得一本旧书
那时零零星星自学的那些知识
却构成葛昌永丰厚学识的基础
走访碑林
和很多书法家一样
葛昌永对书法的热爱
是源于书写春联
还有学校出校刊
那时候村子里
识字的乡亲寥寥无几
学校里没有书法课
每年能给乡亲们书写春联
每逢节点为学校办墙报
成为葛昌永值得兴奋和骄傲的事
乡亲和师生们的夸奖和赞美
让书法的种子
深深地播种在他的心里
那时候家家都穷
买不起纸和笔
他就用水在桌子上写了擦
擦了再写
或者用树棍在沙滩上涂画
参照的
却多是报刊上的美术字
校园送福
下乡送春联
知道书法要临法帖
要走深入传统之路那是后来的事儿
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师的引见下
葛昌永有幸见到了
当时襄阳地区的"三老"
即文学家刘叔远
国画家曾仲涛
书法家王树人
八十年代末又认识了吴丈蜀先生
"老师们告诉了我什么是书法,
还告诉了我怎样才能写好书法。"
亲耳聆听老师们对书法的体悟
让他受益匪浅
他潜心临习二王苏米系列名帖
还有汉隶魏碑,杂糅百家
视野洞开
与湖北书坛新秀们一起交流
在武汉商学院讲课
书法不能当饭吃
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葛昌永本职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期间因为发表了大量有份量的经济理论文章三十多岁的他便被破格晋升为高级经济师
调入省文联工作之前
葛昌永有着多重的工作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他便是某市最年轻的科局长
可他在仕途上没有过多追求
尽管每天大量公务缠身
繁琐而具体
但他却长期坚持
业余文学写作和书法创作
代表湖北省书协接受中国书协的颁奖
挑灯夜战是日常
他的诗,体裁广泛
有的描绘辽阔壮美的大好河山有的叩问历史,发现新知还有的描写生活,歌颂时代他的文字,充满激情既婉约可爱,更雄强壮阔
他怀着一个个缱绻的梦
用书法窥探人文书风
将书法与诗文相伴
书作因诗香浸染而厚重
诗文因书法烘托而灵妙
接受媒体采访
出版的个人散文集、书法作品集
经历多年书法、文学跋涉
葛昌永的艺术成果引人注目
经常被许多钟情诗书的年轻人追问
如何怎样才能提高诗文书法水平?
他给出的答案坦诚又直接:
“实践是一把万能的钥匙
爱之写之投入之
你一定会有不菲的收获!”
在吃饭的空隙里
在突然驻足的刹那间
只要有了一闪念
葛昌永会捕捉随时来到的所感所想
为担心灵感转瞬即逝
他随身总是带着这样的小本子
这样的掌上记事本
已写满两百多本
随身携带手掌大小的记事本
人还是那人山还是那山当文人在历史和文化的山水之间一站人、文化、历史、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大江赋》、美散文和七律诗于是
或豪迈
或激越
或深沉的书法篇章
便应运而生
他笔下流淌的文字
不只是诗歌
不只是书法
而是一种
永远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文化沉思
和一种书法家的
文化责任
而葛昌永却说他自己
“宛如平常一首歌”
葛昌永题写黄鹤楼门楼牌匾
题写黄鹤楼门楼牌匾(近景)
东湖绿道刻石
葛昌永诗联作品选刊
风雪之夜临帖感怀
夜临秦汉帖,风雪满窗台。意与先贤共,惜无梦笔来。龙蛇风雨驻,丹墀委尘埃。白首穷章句,长歌酌酒杯。2000年12月
惜时
青春不是长青藤,一任湖光好自珍。待到秋来风色厉,飞花冷雨不堪闻。2004年4月
论书之四
半山诗句老来珍,岁月峥嵘始到春。黄卷青灯钟寂寞,红泥雪纸扫飞尘。梦中授笔虽迷惑,池里留痕信可真。水到渠成非有意,“凌烟阁”上塑金身。注:①半山:王安石字。2006年
论书之六
书法法无法有间,知无知有悟真难。不谙法度难成器,满纸草藤飘烂漫。泥古若无高古意,山重水复雾成团。千斤玉管难挥动,徒有池边拍钓干。2006年
读《书谱》吟孙过庭
独步书坛发妙言,纵横捭阖不空弹。开天辟地喷珠玉,师古趋今起巨峦。契阔良时何足恨?匪无乖互比俦间,天机不肯全周到,多彩鸿言晻玉盘。2006年
五十五岁生日随吟
春留岁月三千斗,愧笑门前栽五柳。万丈豪情付水流,半湖佳景应人久。年奔天命意宽然,雨落窗台诗聚首。遥见平生所得贫,一咏三觞频酹酒。2012年4月
2016年奉开封邀请书展而作
为甘肃兰州黄河碑廊撰诗并书赠刻石
黄河东去托长空,万里云山拱大穹。华夏向来风景最,飞龙千古自豪雄。2016年夏
葛昌永书画作品选刊
昌永的作品重整体气势,豪气中见法度,文气中见厚重,功力扎实,技法娴熟,对传统与现代性思考更加成熟,具有很强的表现感和个性特征,作品充满文气、豪气和阳刚正气,作品字里行间中,既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追求,又充分显示他超凡深厚的书法功力。他的书法显然得益于对文学的精修,其坦荡,其浩然,其意志,其情怀,均有迥拔之势态。
——刘醒龙(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文联主席)
葛昌永草书条幅
他写书法,一旦情至,无不情溢笔端,有时手舞足蹈,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他的书法,以行草为长,参米襄阳之雅健,糅杨凝式之奇拙,浸润平复帖之古趣,撷得王铎、祝允明之风度,可谓晋唐宋明诸家笔意合其笔端,让人觉得书如其人,逸趣横生,纵横开阖,遂成云烟气象。
——严学章(文艺评论家、中国艺术创作院院长)
葛昌永楷书小品
葛昌永的不少书法作品都是以自己撰写的诗文出现的,是其个人的特征。文学素养是靠长期积累而来的,学溯九流,书破万卷,宣导情性,陶写物变,是需要自觉且持抱不放的。一位书法家有意识地丰富、充实自己,我手写我文,自然和抄古人大异。个人的情性、技法交融得更为紧密、更为协调,以至浑然一体。使自己成为一位文人书法家,这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教授)
葛昌永行书中堂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葛昌永是一位在诗文创作方面颇有成就的作家;作为颇具成就和书法风格面貌的创作者,葛昌永又是一个著名书法家。这些多重的身份和角色不仅没有把葛昌永作为书法家的底色淡化和遮蔽,而是相反,数者之间却能相映成趣,书法笔墨得以彰显。
——孟庆星(湖北美院教授、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葛昌永行书对联
葛昌永的嗜书、好读和善用是比较突出的。在他身上散发着浓郁的经传统文化浸润而造就的谦谦君子之风。"翰墨文章至妙者,皆以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葛昌永的书法正是他性格作派的写照。
——张波(《书法报》编辑部主任)
葛昌永行书斗方
葛昌永草书条幅
葛昌永国画作品
2020年《书法报》系列报纸有奖订阅,火热征订中点击图片,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