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净:浅析学生如何在摄影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
阅读量:3631033
2019-10-21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美育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摄影中蕴藏着美,摄影作为一门多学科的艺术,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方法。在摄影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炼生活中的美,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摄影活动 审美 教育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
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学生审美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通过美育来实现。审美的水平与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鉴别美几方面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充分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表现美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能力。
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由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其次,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行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地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再次,美育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思维发生学认为,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最后,美育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
2.美育的目标。
美育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3.美育的规律。
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优秀的摄影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追求与理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摄影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4.美育的过程。
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因而美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技能、技巧,而且要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
三、在摄影活动中进行美的教育
1.摄影这个词本身来自希腊文中的两个词:"光线"和"描写",直接的意思是"用光线描写。实际上,照片影像也的确是通过照相机用光线描写出来的,是由于光能在胶片(或照相纸)的感光乳剂层上发生光化学作用,产生潜影,通过对已曝光的胶片进行显影,形成影像。从本质上说,摄影就是用光来"绘画(照片)。人们在透彻理解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和空间的形象,用透视原理和画面构图,运用各种光线的组合,通过一定的线条、形状、色彩、影调对比等客观地把现实生活记录在照片上,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或客观对象。摄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并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
2.摄影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生活美的主体,人的美最能反映出生活美的本质,它首先在于人的自由创造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凡是符合规律性的人的自由创造性劳动都是美的。内在美通过外在的形象来展现。人们歌颂抗洪英雄,敬仰挖山不止的愚公,"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总理,赞扬治病救人的白求恩,讴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雷锋,就是因为他们是美的形象,而这些都能用摄影画面来表现。风光摄影、风景摄影,通过摄影表现自然风貌美,借以表达作者的情操和感受,给观众以熏陶、启示和美感享受,培养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生活。人像摄影表现的是人的美,是人的外表和内心世界美的统一,是一种带有深刻社会内容的自然美、形式美。
摄影照片一般表现的是社会生活的美和自然现象的美。如英雄人物,祖国大好山河,家庭生活照,旅游纪念照等。新闻摄影要求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当然,有一些照片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利用拍摄的照片进行批评或讽刺,它建立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以善意的帮助态度提醒人们注意改进。摄影创作的立意,就是要表现生活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
一个好的摄影内容(作品),它不但是生活美的再现,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达到更完美的境界,这就需要用一个完美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内容,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却不大一样,有的平平淡淡,有的却光彩夺目。其原因就在于摄影者对景物进行了恰当的组织和处理,使景物的大小、主次、明暗、疏密、虚实、动静、颜色的谐调与变化等在画面中有条理地表现出来。一篇好文章,首先立意要正确,其次,各种修辞方法,写作技巧的运用,对于文章表达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摄影通过画面构图、光线处理、影调对比、色彩(色调)和谐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表现美。摄影创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思想的确定到画面艺术形象的完成,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3.具体的摄影表现方法很多,如具体的构图形式,黄金分割,不同光线运用及效果,拍摄位置(称摄影三要素),背景选择,色彩的运用……这些都是摄影艺术表现美的方法。各种摄影题材的处理,如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静物摄影……,对于表现生活中某个侧面的美,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加拿大摄影家卡希拍摄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画面上细腻的眼神刻画,向人们展示了伟大科学家非凡的精神世界,表现了爱因斯坦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一双深邃的目光流露出一股自信的力量,通过眼神的沉思和冥想,那智慧的眼睛,和盘托出了伟大科学家超人的才华,当人们面视这幅人像作品,并没有感到爱因斯坦离开了我们,而是活灵活现地同我们在一起,让人们感到他是一个可敬的老人;是一个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就象一首诗,一部交响曲,一尊雕像,以她的魅力感染人们的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素质。
四、摄影活动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
摄影作为一门多科学的艺术,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促进身心健康,从而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照相机已经很普及,几乎家家都有照相机,这就为学生进行摄影活动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也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一个最普及的好方法。
1.利用摄影创作中的美进行审美教育。
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是以受教育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摄影活动打破了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将"活动"和"学科"共同纳入摄影活动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科"以文化知识传授为主,"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手脑并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摄影活动中,充分发挥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2.通过摄影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摄影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美的思想,正确的审美观渗透到摄影基础知识,摄影基本技能的讲解中。启发学生多观察,勤思考,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美,用类比的方法,告诵学生,摄影就象写文章一样,它不过是利用照相机,运用光线写文章。写文章就要有素材,怎样取得素材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深入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积累更多的素材,这是拍摄好照片的前题。
在组织摄影活动时,设计好每次活动方案。开始先不急于拍照,而是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从生活中发现美,为了表现某一主题,怎样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一瞬间。例如,2011年东城区少年宫举办的“华夏杯”柳荫风光与人文摄影拍摄活动,以柳荫公园为拍摄地,在指导学生拍摄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公园中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在学生仔细观察下,许多平时忽略和不经意的地方都被镜头捕捉下来,这说明他们在学习生活,发现这些都是美的表现,用摄影的方法表现,宣传。
3.学习摄影技巧,提炼生活中的美。
在摄影教学中和摄影活动中,教授学生摄影技巧,用摄影语言充分地表现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怎样用不同的摄影技巧得以再现,并使之更趋完美地表现在照片上,是学生学习摄影的目的之一,通过对生活中美的提炼,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起到教育和美化生活的作用。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摄影艺术展览,使他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摄影艺术水平。
爱好摄影的学生们,经过不断的实践,把过去拍过的一些景物,再重新拍摄,结果在摄影艺术技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好地表现了美。
4.创作优秀的摄影作品,陶冶学生情操。
通过摄影活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增加分辨是非、分辨美与丑的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到国旗班拍摄的活动,使他们对国旗、国歌的历史认识得更加深入,这时再积极引导,使他们坚定为祖国刻苦学习,接好革命班,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的决心。组织摄影组学生以表扬好人好事为题材拍照,使他们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闪光点。组织学生以“我的校园”为题拍照,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组织学生拍摄自然风光,用摄影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既增强了爱国主义意识,也陶冶了情操,享受了美。
摄影作为一门多学科的艺术,也有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摄影美学的讲解,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体现美和创造美。学生摄影活动后,及时总结。
摄影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从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进行美的创造。不断地组织学生自己搞摄影展览,使他们从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建立健全的审美情趣。
通过摄影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发现美、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毅力。一张好的照片,不是一次就能拍成功的,它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中拍照,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探索、实践,对于培养他们的坚强的意志很有好处。
摄影艺术是生活的凝练,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息息相关,摄影对于提高青少年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通过摄影活动课,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不但可以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陶冶,对于一个人的素质,能力,人格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关于网络数字化时代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探讨》作者:秩名
2.《浅谈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
3.《学校实施美育的意义和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东城区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