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这个赛道已经涌入了太多竞争者。从最近动作看,家电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两大阵营又开始新一轮“肉搏”,不过这轮PK有了新变化——线上屡屡奏效的“流量+爆款思维”恐怕不能通吃这个领域,非家电类企业面对的产业壁垒开始展现,而家电类企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以美的为例,2018年美的研发投入接近100亿元,过去5年的研发投入总和为300亿元左右。这些投入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领域,比如在广东顺德与美国硅谷组建的研发中心,并积累了大量专利。你很难再说它只是家电企业了。
横向对比一下,阿里巴巴2019年Q2的研发投入是105亿(此前连续8个季度研发费用支出同比增速的平均值大概是9%),大体上相当于美的去年全年研发投入总和。考虑到阿里现在是国内、乃至全球顶尖的技术与人工智能公司之一,以及其庞杂的业务体系,以此来对照美的一个家电制造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可谓大手笔。
大约4年前,BAT级别的互联网公司陆续进入智能家电领域,大体上的做法是先研发一个OS(一般是基于安卓底层的移动操作系统),再连接硬件厂商做开发与适配,把厂商们拉进来,但目前至少在智能家电领域还没有跑通这条路。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我认为其中一条不能忽视,即主导权问题。“OS们”是平台思维,是有控制欲的,有研发实力的家电厂商不愿在这种模式中扮演被支配的角色,没有看到期待的增量。
与做OS的方式不同,亚马逊智能语音系统Alexa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有点SaaS“被集成”的意思,是(把技术)“推出去”,非“拉进来”。它针对开发者做开放平台,更多是作为一个语音助手工具被各种智能硬件嵌入,以此构成硬件生态。Alexa的工具化、SaaS化色彩更浓,合作模式更松散,而硬件厂商没有失去对产品的控制权。
加入了时钟显示的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 dot,Alexa语音系统是亚马逊智能家居战略的控制台
相比,小米选择了另一条相对差异化的路,通过投资生态链上的硬件企业,一个一个地进入细分家电市场,想用低价手段做那条“鲶鱼”。小米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仍处于主导位置,凭借用户与流量优势撬动上游,权利更大。这种生态链定制模式孵化过一些成功的爆款商品,比如电视机、净化器等,但大家电、尤其是白电领域一直是这套模式的短板。今年国庆节过后,小米出了一款售价很便宜的冰箱,外界说雷军布局家电生态链多年后终于凑齐了“四大件”,小米把“单点突破”策略用得淋漓尽致。
不过,电视机可以用硬件亏损、内容订阅赚钱的互联网思维去运营,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电还没有找到类似的盈利模式。像压缩机、电控、磁控管等核心部件都是有壁垒的,一方面是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问题。在互联网式的单品爆款策略下,核心部件的成本不能省,单一产品线决定了它相对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去摊薄核心部件的成本。它更适合小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定制孵化,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尝鲜与试错成本更低,而购置大家电不太可能像手机一样,两年一换。再考虑到大家电的售后维修问题,互联网公司在这块的短板愈发明显。受制于产业的门槛所在,“单点突破”式策略有可能会在上述这些品类失效。
反观美的这种实体制造业企业,在布局智能家居的策略上也是由其“基因”决定的,充分发挥全品类优势。除了上面提到的规模效应相对容易实现外,美的还把这种策略落实到了产品技术研发全流程,为实现这个目的,直接打通了底层技术。
美的厨电部分产品
我注意到,今年10月上旬,美的IoT在其内部“科技月”分享会上集中展示了十大AIoT创新科技成果,比如发布了定制研发的家电专用芯片HolaCon、行业首个AI语音交互平台等,这些技术在研发环节采用的都是全产品线覆盖策略。透过这些可以窥见美的在智能家居领域布的局是有“野心”的。这对一个制造企业而言并不容易,意味着原先内部按产品事业部划分的责权壁垒要被打破,要有一个横跨各产品线的技术线去统领、协调,这在内部至少是一个CIO或CEO级别的工程,而这个重任落在美的IoT公司上。产品侧的全面智能升级往往会让架构创新先行,在组织与生产流程上变革。
无可否认,家电业是有产业壁垒的。剥掉营销外衣,不难看出家电类企业在消费者洞察、产品细节设计、全品类优势、核心部件掌控力、售后服务等方面要强于跨界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从小家电开始切入冰箱、空调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大家电品类,非家电类企业的短板开始显现。智能家居领域更像一个长跑赛道,对选手的综合能力和内在积累有较高要求,依靠资本或营销策略或许可以暂时领跑,但要“跑完全程”或一直领先,有相当大的难度。反观家电类企业则显得更理性一些,基于对自身资源和产品优势的深刻认识再去拥抱科技,增加自研投入,不惜转型阵痛,打出了自己的节奏。这理应得到尊重、期待与敬畏。
[一千二百字]不是只写1200字,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聊聊商业逻辑与公司财务
Mr.Key关注电商零售、物流、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社交、数字娱乐、海外市场IPO等
文章同步雪球专栏、老虎证券、富途证券、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科技、网易新闻、百家、虎嗅、钛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