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旦开始阅读,也就会永远自由。”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我读文学史:一部不简单重复标准叙事的文学史
文 / 欧鲲
| 读书内容:[美]孙康宜.[美]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1375年之前》p1-p38
四个月了,我没有写我的读书笔记。因为工作忙碌及其他一些原因,我读的很少,也没有动笔记录我的阅读痕迹。深秋萧瑟,天气转凉,适合读书静心的日子。连日来,我断断续续翻开了我书架上遗落尘土中的一本书籍,似有久别重逢之意。这套《剑桥中国文学史》是我曾经花“重金”购得,因当时求学,经济很是紧张,从牙缝中把这两本大部头买了回来,当时之欣喜之情不止溢于言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1375年之前》读文学史,本是件一听便很枯燥乏味的事情。人们总是对自己能力不及的事物冠以神秘色彩,或将其贬得一文不值。打开书页,在我看来是有如桂花香的,但总是有人说是臭的,这点我一向很反感,视之为敌人。宇文所安,是学界鼎鼎有名的汉学家,他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抒情诗和比较诗学著称。我翻过他的《初唐诗》、《盛唐诗》、《迷楼》和《追忆》等,前段时间买了他的新书《中国文学思想读本:原典-英译-解说》。他与孙康宜女士主编的这本文学史书籍,集合多位在国际上备享盛誉的汉学家联合编写,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范本。
[美]孙康宜孙康宜在中文版序言中表达了这本文学史的意旨:“总之,《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宗旨和理想是既要保持叙述的整体连贯性,又要涵盖多种多样的文学方向。”宇文所安在《上卷导言》中,进一步阐述了这部文学史的指向。他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文学思想的本质,分析了中国文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暧昧。对中国文学的基础——汉语,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他认为,中国文化一直被置于“光荣孤立”中进行考虑,而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断自我更新的弹性正来自它适应和吸收异域文化的能力”。
[美]宇文所安这部文学史区别于以往常见的按朝代分期法,而是根据文学活动本身所作分期。第一章是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编写的《早期中国文学:开端至西汉》。他从汉语及汉语书写系统开始讲述中国文学的源物,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后的青铜器铭文,汉语的发展渐趋成熟。汉语最早的应用只限于皇室的占卜、祭祀等活动,完全不具备文学审美,但正是汉语的产生让文学有了萌芽,这在汉字的特点中可以证明。柯马丁认为,汉字具有四个典型的特点:一是,汉字是一种记号,将汉语语言书写为汉字;二是,形式上的不变性;三是可以用来书写外国文字,或音译,或意译;四是大多数汉字基本的单音节构造为诗歌、散文写作提供了韵律。
文学史,关涉语言与政治文化,庞杂纠缠。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比较顺畅地阅读文本。此类研究著作,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有些知识基础,便能读出乐趣来。
文学的发端,先有汉字。汉语便成为文学的载体,也成为了文学的工具。
2019年10月21日
扫码关注,文艺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