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说过一句话:
去一个地方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
它可以让你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城市物化的发展史
没错,我要讲的是一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的故事
我要讲它里面收藏有哪些宝物
以及城市改造过程中
那些被拆除的破瓦片如何在这座博物馆里得到重生
宁波博物馆坐落于五千年古宁波城墙的原址上
从外形看起来,它不大像刚建不久
反倒是像一座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的建筑物
博物馆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它的外墙
左边的斜壁是用毛竹做成特殊模板成型的混凝土
上面依稀可见偏偏竹子的纹理
右边的直壁采用浙东地区最常见的“瓦爿墙”
注:(瓦爿(pan)墙,浙江农村对残砖烂瓦的一种俗称
也曾经是当地的一种建筑材料
岁月如歌
下面这个展
超适合喜欢怀旧的人们
每个旧物都在不经意间勾起了过往的记忆
三楼专题馆
《“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
家长带着孩子到了这个展馆
总有说不完的话
你看这个就是爸爸小时用的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
就用这种煤油灯
那时候的
宁波“童车牌”火花(火柴)
也是伴随了老宁波人成长的记忆之一了
抗美援朝时期
捐款购买战斗机的收据
虽然是薄薄的一张纸
但却饱含着爱国的深情
满满一墙的搪瓷杯
上面有的印着“建厂四十周年”
有的印着“劳动竞赛奖”
有的则是“首届职代会留念”……
每个杯子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
年轻人结婚要准备三大件
那便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
那时候,收音机也是结婚的热门物件
加上之前的“三大件”
便叫做“三转一响”
展馆还贴心的布置了
70年代前和80年代后的家庭场景
从这些场景里大家有没有看到以前自己家的影子?
△70年代前家庭场景
△80年代后家庭场景
当年的老唱片
有没有一张是你曾经的挚爱?
当初的木质化妆盒
见证了哪位姑娘在“对镜贴花黄”呢?
过去的电视机
上面还带着天线
转台的时候得自己拧按钮
那时候的小人书
让多少人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了啊
我们看见了灶具的演变
但无论用什么灶具,妈妈总能做出最好吃的饭
这在哪个年代都是通用的真理
我们见证了自行车样式的改变
但记忆里,爸爸骑着老爷车
自己坐在车横杠上的日子却依然清晰
我们见证了通讯的变迁
从书信、电话、BP机、大哥大,手机
到现在的智能机
我们联系彼此的方式越来越多
可为什么我们联系的越来越少了呢
馆藏精品:万工轿
制作这顶轿子需费一个工匠的一万个工作日,故称“万工轿”
轿高3米,长1.5米,宽0.95米,重量在200公斤上下,要8个大汉才能抬起
花轿的轿顶由5座大小不等的牌楼组成称“五岳朝天”象征崇高之意
中亭顶上站着一个面目狰狞、手擎毛笔的“魁星点状元”,象征文运昌盛亭角是群龙舞首,飞檐翘角则为凤凰展翅
全轿共展示了300多个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雕绘精细,栩栩如生
向时间远处看去
宁波一直都是一座低调的城市
一方面
它从河姆渡文化走来
另一方面
它是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时间和空间的遥远
两种文化在此地冲击
却没有给它带来过分的喧嚣与撕裂
反而是在融合中沉着冷静的发展
但城市发展终究会对其
本土文化有一定影响
或是改变或是淡忘,更可怕的是遗忘
我相信
宁波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
记住了一份遗忘
编辑人:蔡苗
资料收集:申子君 申屠巧玲 陈玉银 杜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