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今天我想推荐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死亡诗社》,影片讲述了一个有思想、意图突破腐朽教育制度的老师和一群对被传统禁锢了思想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60年前的现象,如今,依然存在。
故事发生在一所美国最好的预科学校,这里每年有75%的学生会进入常春藤院校。他们最终成为银行家、律师、医生、工程师……有前途、有钱途。
在这个顶级学府中,每个人都未来可期,进入这里,就意味着预约了上流社会的入场券。
升学典礼上,坐满了优秀校友和学生的家长。学生举起校训的大旗,齐声喊出“传统”“荣誉”“纪律”“卓越”的校训。
新英文老师 Keating 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初次见面,Keating 就给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他将大家带到学校荣誉墙前面,谈生存、谈理想、谈死亡、谈时间。
第二次上课,Keating 鼓励大家将课本中那腐朽的学习理念章节撕下扔掉。他在引导一次变革。
看到这我想起《闯关东》里的一个片段,朱传文在镇上被国民军剪了辫子,哭着回到家,却发现他爹也剪了。剪掉的就是那腐朽的东西。只有先把有形的东西清除才能彻底的革新无形的东西。
Keating 不同于其他老师,他亦师亦友,鼓励大家独立思考,真正学会品味文字,告诫告诉大家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不要让自己有局限。
在这堂课上,他第一次在学生心里种下了自由思考的种子。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好玩。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作为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我见过了太多在毕业后成为老师的人,现在这个社会,成为老师的门槛真的很低,才会频频出现一些让人痛心的关于老师的负面新闻。
电影剧本根据作者托马斯·舒曼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一所位于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男子预备学校)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影片中基廷老师的角色灵感来自于康涅狄格大学的英文教授萨缪尔,是作者托马斯·舒曼曾经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读书时的老师。
本片于1989年上映,曾荣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影片刚上映是也引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一方面认为它在危险的边缘游走而且很打擦边球的扭转人们的价值观,一方面认为他的出现是必然的,打破了腐朽教育那一滩死水。
学生从学校年鉴和 Keating 老师口中的得知了死亡诗社, 一群17岁的孩子,本来就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复活了死亡诗社。
诗社一直在地下进行。
直到查理带来了两个女孩,有一个镜头是女孩给他们喝酒,他们是有一点抗拒的,这里我印象很深,就像校长所说的,这个年级的孩子太容易被影响了,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就意味着更有可能出现失控,导演并没有刻意规避这个问题。
本片另一方面凸显了孩子们的成长,对父亲恐惧的尼尔、有严重社恐的托德、情窦初开的诺克斯、学术派的米克斯、放荡不羁的查理……这几个人的完整的代表了青春期时代可能出现的不同群体。
影片对于学生们的友谊刻画的特别细腻,在相同的追求下,大家自然会拧成一股绳,随着时间的推进,孩子们的友谊越来越深。
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正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家。
诺德在老师的引导下成功蜕变了,变的开朗起来。
诺克斯遇见了心爱的女孩,展开了了猛烈的追求。
尼尔参选了舞台剧《仲夏夜之梦》的试镜,获得了出演男一号的机会,并不顾父亲的阻拦,背着父亲参加了演出。
演出的成功并不能改变父亲的初衷,尼尔成了这种文化的牺牲者。
最可悲的是,尼尔的离去并没有警醒世人,甚至在原作中,尼尔的父母还把责任归咎到 Keating 身上,他们认为是 Keating 导致了尼尔的死。
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妥协了,在检举 Keating 协议上签了名字,老师成了替罪羊。
有人说他们这是背叛,不过我想说,如果不这样做,他们要怎么做呢,他们还只是孩子,在权威的威逼利诱和父母的殷切期盼下,别无他法。
况且 Keating 老师也曾参与过死亡诗社,还是主脑,如果他当初没有妥协,他怎么能从学校顺利毕业呢?
在一些腐朽的传统面前,我们太过渺小了。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前几天有一个事情在网上传播的沸沸扬扬,一个湘西乡村女教师写文章吐槽了为了迎接检查,孩子们一天打扫几次卫生,老师连夜开会,商量如何迎接检查……
最后女教师被“深夜约谈”。
一直以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出“有出息”的人,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主流的观念往往局限了“有出息”的边界,他们慢慢的磨掉了孩子们的棱角,还在鼓吹着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
Keating 老师被学校开除时,心里是失望的,我们很难体会到一个对教育极度炙热的人在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一点东西却无能为力时的那种无助。
我不禁会想,老师从上一所学校离开也许也是因为他的教育理念不能被学校接受吧。
他不会是唯一一个满怀激情想冲击传统教育理念的老师,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失败的老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只能选择待在那灰色的平安地带,就像那个和 Keating 老师在餐桌上讨论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老师一样,我们只有祈祷如 Keating 一般的老师越来越多。
在校长代课的课堂上,托德又变回了过去那个社恐的托德,在 Keating 老师临走之际,对老师的愧疚终于战胜内心对制度的恐惧,他站上桌子上,以老师教育他们的方式向老师表达了他的情感。
其他同学也跟着站了起来。
此刻的老师心里是欣慰的,他看见了他种下的善果。这些受他影响的孩子最终也会变成如他一般的人,去改变这个世界。
这篇文章写出来,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敏感神经,也会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这个念头已经我心头萦绕了很多年,我很庆幸能以这样的形式阐述出来。
至于抨击,管他呢……
- E N D -
公众号后台回复“《死亡诗社》”,获取影片资源。
热文推荐,点击图片查看
《天堂电影院》
《活着》
《十二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