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每周网络热点|赝品博物馆?重庆大学博物馆“踩雷”

每周网络热点|赝品博物馆?重庆大学博物馆“踩雷”

阅读量:3606439 2019-10-20


摘要
一、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引热议
二、 90后开始“立遗嘱”
三、崔雪莉自杀事件
四、考研直播引关注
一、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引热议
舆情概况:近日,一名收藏爱好者“江上”发表文章质疑重庆大学新开博物馆所藏400余件文物为赝品。15日,重庆大学发布通报称,将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文章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结果向社会公布。截至10月19日,相关微博话题#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阅读量达827.9万人次。
舆情反馈:一是认为该赝品博物馆是熟人社会导致的闹剧。新京报:文物捐赠背后有诸多行业潜规则,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是捐赠者附加条件与博物馆进行利益交换。此事件已经成为一个裙带关系盘根错节的熟人社会的产物。二是提醒高校筹建博物馆应严格把控、量力而行。今日书法:高校筹建博物馆除了要将来源不清楚不合法的藏品拒之门外,还要对试图以假乱真的赝品说不。大学博物馆并非需要大而全,小而精致的馆藏与布展同样能够让“博物馆控”感到极大的收获。三是指出高校博物馆应承担公共教育职能。中青评论:在“博物馆热”的潮流中,一些专业属性强的大学博物馆,具有不可替代的公共教育职能,应当为社会提供完善的服务。人民看点新媒体:高校博物馆承担的不仅是通识教育和公众教育的功能,还承担着专业教学的使命,这就对高校博物馆在教学、研究和展示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呼吁相关部门要及时补上文物鉴定的法律漏洞。中国新闻周刊:我国法律上没有关于设立博物馆时其藏品真伪要经过鉴定程序的相关规定,这就使得社会上的收藏人士有了操作空间。法律部门应该及时补上相关法规,健全准入机制,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博物馆的公益属性不褪色。
二、 90后开始“立遗嘱”
舆情概述:据中华遗嘱工作人员介绍,截止2019年8月底,全国范围内订立遗嘱的90后达236人。很多人年轻人会将手机支付里的电子财富、游戏账号等写入遗嘱,多数还未成家青年将财产继承人设为父母。相关微博话题#90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阅读量达2亿人次,讨论人数达1.8万人次。
舆情反馈:一是认为90后等新生代有比较超脱的生死观念。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对“死”表现出极度回避的态度,社会甚至流行“恐4症”,有意识地避开“4”这个数字。但当下年轻人开始接受死亡,生前遗嘱、生态安葬、网络悼念、器官捐献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二是专家指出死亡教育课程对90后的生死观念产生积极影响。王云岭教授:如今出现90后立遗嘱,是在有关生死教育的青年论坛、高校课程、国家安宁疗护推进等的影响下,促使年轻群体的生死观念发生了变化,如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广州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三是指出90后立遗嘱背后凸显对权利的珍视。清博舆论:这是属于自己的正当法律权利的重视和尊重,进一步呈现出来的也是相关个体法律意识的提升。提前立下遗嘱,可以在意外发生后避免很多风险,也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家人的利益。四是强调90后身前立遗嘱凸显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搜狐新闻:“没钱的时候玩命工作赚钱,有钱之后再用钱买健康”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想法。但还没等到赚着钱,身体就已发出“报警信号”焦虑、脱发、肥胖、失眠等问题凸显。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成为年轻人生活真实写照,致使这届90后开始立遗嘱。
三、崔雪莉自杀事件
舆情概述:近日,韩国艺人崔雪莉突然身亡,她曾因为退团、个人风格突变、追求自由等引发网友热议,事件发生后网友也纷纷猜测其死因。抑郁症、网络暴力、雪花论等多个话题纷纷登上热搜。截至10月19日,相关话题#崔雪莉确认死亡#,阅读量达5606.4万人次,讨论1.6万人次。
舆情反馈:一是指出后真相时代诉诸情绪比真相更能吸引人们。X博士:在此事件的舆论场中,情绪化的表达和宣泄更受欢迎,有着很多意见领袖,展开着舆论争辩。 但讽刺的是,在雪莉的死因尚不明确,意见领袖们在争论什么呢? 其实,很多人争论的并不是事实,而是情绪,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情绪的出口,事件的真相反而被埋没了。二是提出政府的应情回应利于平息舆情。磕了么:据韩国媒体报道,雪莉去世后,韩国大众开始呼吁实行网络实名制和限制恶意留言,韩国政府也有望在日后正式推进“雪莉法”。“雪莉法”顺应舆情的回应,以艺人名字命名的举措,得到了韩国网民的认可,一定程度消除了负面次生舆情。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三是认为此次事件引发了“网络暴力”等次生话题争论需引起重视。法声: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崔雪莉之死,是因为网络暴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暴力的毒害确实已经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受害者。我们要明白我们手中的键盘并不是为了向那些明星宣扬恶意而存在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让良善在网络上传播,杜绝网络暴力。四是警醒心理问题、抑郁症等成为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腾讯网:从明星到普通路人,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隐形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全球至少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在中国,抑郁人群已达到 9000 万,其中,大学生的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3.8%。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交,严重时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应成为家庭、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重中之重。
四、考研直播引关注
舆情概述:距离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还有两个多月,“考研直播”在网络上掀起一股热潮。为了逼自己考研成功,备考主播们通过网络直播,将学习过程晒在网友面前,俨然把网络直播间变成了“公共自习室”。对参与直播学习的人而言,这里更像是一个共同分享经验、彼此监督、互相激励的另类学习空间。
舆情反馈:一是认为“直播学习”是网络直播的一个正面缩影。红辣椒评论:网络直播间变身“公共自习室”折射的是网络直播中的正能量,直播学习并非个例,直播写稿、直播写代码、直播说书……各种奇思妙想的正能量直播层出不穷。归根结底,网络直播是技术的革新,而非天生就是低俗内容的载体。二是提出直播与能否安心学习并无直接关联。科技日报:部分有网友质疑,学习需埋头苦读,对着镜头和观众如何能平心静气?怀疑这是假装努力作秀博流量。而大部分网友认为不应该因为对直播的印象不佳而否定这种现象,因为已经有直播的播主成功考取了研究生,还有很多普通播主,也会按照计划每天学习十余个小时,一坚持就是几个月,这样的“作秀”无伤大雅。三是指出学习与网络直播能够共生得益于同伴效应。重庆大学杨蕊菡: “直播间自习室”利用了同伴效应,利用网络直播的实时特点给参与者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对直播者来说,是一种监督,一种学习的仪式感;对观看者而言,也引起了自身共鸣,知道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些人在共同努力,消除了学习的孤独感。四是点出社会化媒体正在逐渐内化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符号特征。人民网:从传播学的意义上看,类似于直播考研、学习等现象符合信息时代事务客观发展的规律。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特征,使得单独个体在虚拟空间聚合成为可能。原本独立、缺乏联系的个人通过网络彼此互联,逐渐演进成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身份符号的社群共同体,重塑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正在今天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小葵新媒体工作室

责编:陈清清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