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系列课程报道4·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丨2019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

系列课程报道4·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丨2019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

阅读量:3606432 2019-10-20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考察交流:
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
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2019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按照教学计划从10月8日开始是为期7天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考察交流课程。艺术基金学员们在贾鹏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考察的第一站——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馆藏古籍在国内大学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古籍总量近40万册,囊括中西文古籍、碑帖拓片和民间文书等。2003年3月,中大古籍修复实验室成立,发展至今面积达2100 平方米,中央空调、抽湿机、烟感气体消防、红外监控和温湿度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2010年,中大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是文化部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
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修复中心主任林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古籍修复中心概况。肖晓梅老师向我们仔细解说了修复中心的工作流程。
走进中心,入口处工具墙上,井井有条地悬挂着各类修复工具,软硬不一、方圆各异的毛刷有数十把,适用于古籍修复的不同工序。角落里摆放着大型纸浆补书机,用于古籍与近代书籍修复,紧挨着的通风橱供清洁除霉使用。另一边,真空吸附台在清洁书籍时可以防止墨色殷染,冰冻柜里存放着虫害古籍,以达到低温灭虫的效果。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之前,都必须将水杯放在门口的桌子上,防止工作时意外损伤书籍。


展示台上,近十本精致的古籍依次排开,各类装帧方式一应俱全:金镶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这些美好的名字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对知识的敬意。历届修复培训班的学生作品也在此展出,精巧封面、粗细缝线、烫金文字……西方精装方式与中国传统古籍装帧在这张小小的桌面上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工序繁多,技艺复杂,是古籍修复的特点。进入工作区,十几个修复师在桌台上埋首忙碌,从事着不同修复中的不同步骤。一位修复师正在修复西文精装本,手持工具麻利地粘接着书脊。浆糊的多少、按压的轻重和用刀的角度会直接影响修复效果。肖老师介绍道,西文书籍损伤主要是结构性的,所需工具繁多,而中国古籍修复往往不需要那么繁琐的工具,软毛笔、鬃刷、浆糊碗就可以解决大部分修复问题。
一位年轻却资历深厚的修复师正在清理古籍破损缺口,她用手术刀细致地剔去孔洞处多余的碎屑。学员们对破损修复兴趣浓厚,于是修复师为我们仔细解答了纸浆补书的过程:“书页在正反面清洁完毕后,须正面朝下放入纸浆补书机中,上水,再把调制好的纸浆倒入水中,此时,纸浆会停留在缺损部位。补完后的书页非常平整,无需再次压平。这也是对书页本身的加固。”

此外,中大古籍修复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古籍修复资料库,在资料间里存放着大量纸本修复相关书籍。资料间后面的材料室里,还储藏着许多珍贵的修复用材料,在一股纸料香气中,我们看到铁架上,层层叠叠堆放着从全国各地购置而来的特殊纸张:纯桑皮、仿古纯皮、四尺棉连……详细的标签注明了每一款纸张的材质与尺寸。

在考察交流将要结束时,肖晓梅老师还拿出了她珍藏的“宝贝”——修复师朋友们互赠的自制修复工具。见物如面,每一把竹刀或木刀都加入了修复师的个性设计。人们常说,以诗酒会友,在古籍修复领域,修复师们用每日陪伴的修复手物,传递同业者惺惺相惜之情。由此,我们似乎更明白了古籍修复之于人与文化的深厚内涵。

此次《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培训项目组织的中大古籍修复中心之行,让我们再一次发现了自己的敬畏心——当我们轻声走近每一张工作台的时候,当修复师们小心翼翼修补着生了病的书页的时候。人类文明靠敬畏之心得以延展,历史长河因敬畏之心得以回溯。走去后,留在脑海里的,不仅有中大校园里的层叠树影,更有古籍修复师指尖所凝固着的,重焕生机的旧有时光。
-END-
编辑丨颜宇(中国国家博物馆)
审核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工作室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课程报道
   点一点 回顾精彩推文
系列课程报道1丨2019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
系列课程报道2·油画材料研究丨2019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
系列课程报道3·油画材料研究丨2019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