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
——记栅村党支部书记张鹏飞
新科村官的“上马威”
演礼栅村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兴衰,由于缺少确凿的记载文献,无人说得清。但上世纪七十年代,演礼栅村红里透着紫,紫里泛着红,怎一个“红”字了得?当时的栅村,千余口人,集体办有煤矿、铁厂、钢瓦厂、机砖厂、钢砖厂、陶瓷厂、翻砂厂、猪场、粉条厂,有自家组建的汽车队,人均GDP直甩亚洲四小龙三条街。只可惜,好景不长。土地下户后,集体所有制都要让位于个体所有制,再加上国家出台的环保政策,粗放型的生产企业若要继续生存,必须跨过环保部门设定的门槛。栅村的村办企业纷纷关门歇业,甚至连以技术硬、成本低、销路好而名闻遐迩的栅村钢瓦厂都没能挺过去,最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吹灯拔蜡,彻底告别市场。
没有了集体企业,栅村人种种不适应症便显现出来。他们浮躁,他们恼火,他们迁怒于村当任主要负责人,有的甚至歇斯底里地指责、谩骂、组织人员上访。
栅村乱了。
栅村散了。
栅村陷入了势不两立的派系攻讦。台上的,为了巩固既得利益,毫无原则地任人唯亲;台下的,为了夺权,造谣、污蔑、上访。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栅村通过几十年好容易发展起来的人文资源,被派性争斗糟践殆尽。
要知道,当年的栅村可是响当当的模范村啊!孤寡老人张凤英,卧病在床,生活难以自理。村党支部急群众之所急,于1987年春在支部内发出动员令,号召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对张凤英老人伸出援手。1987年3月开始由党员干部家属带头,率领全村妇女俩人一组每组一天,轮流照顾老人。从1987年3月到1993年9月20日老人去逝,总共2396天。在漫长的6年半的时间里,全村妇女没一人消极懈怠,没一天冷淡应付。张凤英老人活在亲人般的温馨中,撒手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幸福的春天里。尤其是89、90两年的正月十五,村里把老人抬到大花轿上,让老人亲历元宵节的热闹与繁荣。这样的经历,在几代栅村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令人引以为傲的回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演礼乡党委政府急了。
不能再这样内耗下去了!栅村的有识之士急了。
这样乱下去,断送的是栅村的未来!栅村的老百姓也急了。
2015年初,张鹏飞作为栅村七名支委中派系色调最淡的一员,被推举为栅村村党支部书记。
临危受命,全村百姓都在期待着新科书记能在上任之初的三把火中祭出自己的杀手锏,还百姓一个团结的两委、和谐的家园。然而,他们等来的,是新任书记遭遇“上马威”的负面新闻。
原来,张鹏飞上任伊始,支部会议仍旧是集市般的热闹场面。与会党员有带孩子的,有带狗的,有织毛衣的,有看手机的,有侃大山的,有本来不抽烟因为新书记要求不让抽烟反而故意抽烟的。这天的会议正在这“热闹”的氛围中进行时,一位村民酒后特意前来“蹭会”且百般劝退都不走。张鹏飞想把“醉会”者扶出会场,不料刚一搭手,就被对方一个猝不及防的拉拽来了个“一本”取胜。这记“上马威”,直杀得村里的反对派拍手称快、大呼过瘾;直杀得村里百姓民心惶惶“鹏飞压得住阵脚么?”;直杀得张鹏飞灰头土脸退意萌生。
序幕,在妥协中拉开
张鹏飞人生的前半程可谓是顺风顺水、自得意满。1995年,张鹏飞毕业于阳城卫校,同年就业于村卫生所;1996年始,任村汽车队会计;1998年始任村保管;1999年始任村委委员;2003年入党;2006年始,担任村会计;2009年始,担任村支委委员。每一个岗位他都尽职尽责,每一个职务他都全心全意。如果一定要说他终于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崭露头角的话,他的每一次的胜出靠的都是无数“有效”的积累,而绝无“一本”获胜的战绩,他打心眼里没有“一本”获胜的欲望。然而,书记的座位没坐热,竟被一个“蹭会”的醉汉“一本”撂倒。一个七尺男儿、一个中共党员、一个党支部书记的脸,全都给一股脑儿丢尽了。
再来个“一本”,把人摔坏了咋办?父母为他的安全担忧。
又不是咱主动争取来的,这个受气的书记,不干也罢。妻子开导他。
“这么大的支部,这么多的老党员,他一个毛头小伙能压住场?”有人对他表示质疑。
“决不能在歪风邪气面前低头!”大部分群众对他表示支持。
“万事开头难,要有最艰苦的思想准备。”来自村里老前辈的关心。
“邪不压正,相信你能挺起正义的腰杆。”来自上级党委的鼓励。
“干!”张鹏飞掷地有声,“男子汉,怎么可能一击即垮?”
话,说得很坚决,可是,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摔了书记“一本”的醉汉不处理,还会有下一个、下两个……
富有正义感的党员干部极力主张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强闯支部会场,扰乱会议议程,摔伤支部书记。这还了得?”
都是好心!谁都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栅村乱下去。
可是,凭什么去处理一个擅闯支部会场的“醉汉”?有法律条文?有行政法规?有村规民约?一个村民去支部大会上乱场,错在何处?
张鹏飞没有动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伸张正义”,而是主动登门向这位村民伸出友好之手。“人怕三敬。”因摔倒书记正在家里惴惴不安的肇事者,见书记面带微笑登门拜访,心里还有什么疑云涤荡不尽,还有什么疙瘩拆解不开,还有什么矛盾消化不了?
尽管自以为和他关系处得还算可以的党员干部对他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颇有微词,但张鹏飞除了感谢他们的善意,心里追求的目标未作丝毫调整。他不仅走访敢于对他“一本”取胜的村民,而且带着诚意逐一走访党员干部中的“反对派”。
“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可以有持不同意见者,但不能有不共戴天的反对派。”工作日记上,张鹏飞写下自己的治村信条。
经张鹏飞提议,两委决定让原老先生扫街道。这一任命,若在其他任何一个村都不会引起波澜,因为一个扫大街的差事,何利之有?然而,在两派争斗势同水火的栅村,无异于引爆了中东火药桶。
“放这么多自己人不用,先用铁杆死对头?”
“人家在台上时,恨不得撤火倒灶饿死你;一上台先给人家一碗热饭。圪脑进水了。”
“好坏不分,忠奸不辨。出不了三天就倒台。”
“亲痛仇快,商纣夏桀。”
“莫非是个只会和稀泥的软蛋?”
各种各样的牢骚甚至夹杂着诅咒如倾盆大雨般朝张鹏飞头上浇下来。
如果能消弭争端,化解冲突,做个“软蛋”又何妨?
不久,他又提议让张老先生去管理老年活动室。接着,又任命被视为“法定那一派”的同志担任班组负责人。
渐渐地,咬牙切齿吹毛求疵为反对而反对的声音,消失了;因恨铁不成钢而指爹骂娘的声音,消失了;支部大会上原本抽烟的同志,戒烟了;为了扶持栅村正义的合理化建议,多了。张鹏飞,用自己被人鄙视的无底线妥协,终于迎来栅村两派握手言和的春天。
让阳光照进办公室
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领导与百姓的关系越绷越紧。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办公室缺少阳光。
张鹏飞上任后,领导两委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这些制度的全面、彻底的落实,他不仅打开了天窗,而且揭开了顶棚,让阳光直接照进书记办公室,把一应工作统统置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大到数百万的如薰衣草庄园,中到数十万的如东坡绿化整治、后沟河整治,小到几万元的如公园恢复、小桥路恢复、学校维修、机井维修、河道整治等项目,全部交由乡政府主持招标,工程结束后再请县级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结算。
自然,在所有的开销项目中,也有不需要公开招标的小项目,一些项目,本村人就能干,何必通过招标把机会让给别人?
栅村的公墓,初衷非常好,既节约了土地,又简化了丧葬传统,受益的是每一个栅村人。然而,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栅村公墓几近荒芜,有的村民甚至把先人入葬数年的灵柩从公墓迁出来,新踩坟地另行安葬。
这怎么行?
必须马上恢复公墓。于是,恢复公墓工程便应运而生。
两委提议立项并通过预算,提交村财务审议小组通过,村委把工程分到各村民小组,按组定量、按量定价,最后按组计酬。整个工程的每一分钱最终进入了谁的荷包,都有一个清晰的轨迹。
让众人诟病的集体采买项目则是成立物资采购组,采购组根据两委提议和实际需求进行采购,然后经村审计组进行审计结算。所有物品每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和需求与价值紧密相连。2015年6月,村委需购买五把笤帚、五张簸箕,物资采购组方便时完成购置,审计组进行价格审计,然后下账报销。
最让百姓深恶痛绝的公款招待则被彻底简化,饭、酒、烟、茶,统统改为私款开支,无论来人是谁,无论招待级别,村里概不负责。
办公室的太阳风,涤荡了所有的污泥浊水,驱除了两委干部心中的阴霾,温暖了百姓的心房,增进了干部群众的信任,融洽了领导群众的血肉关系。
书记的主要职责是服务
栅村村东原先有道沟,这道沟把栅村分为东西两段。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村里早些年在沟上架了座桥,后来又在沟上券了道涵洞。从外表上看,村的东西两段连为一体,确实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然而,涵洞下面的污水沟犹如一个不断恶化的环境脓包,不仅影响到了村民的自然生态,而且影响到了栅村的政治生态。改革开放初期,有几个村民在这道沟的上游建了猪场,尽管每家猪场都对自家的排污系统做了相应处理,把除恶臭的空气除外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但是,一遇天阴下雨,猪圈里沤蓄日久的污水随着雨水顺沟而下,那种铺天盖地的酸爽,炫耀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强大威力。沿线二十余户居民苦于臭水沟的熏呛、苦于两派争斗的推诿、苦于有关单位的敷衍,直接越过乡里,频频向县里甚至市里告状。
张鹏飞甫一上任,这个环境脓包就被绑缚于担架,抬上了支部书记的手术台。
开刀吧。再拖下去他的良心也会自我窒息。
臭水沟一带的农户,但凡有三分奈何的,全都搬走了,留下来的尽是些无奈且无助的老百姓。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在源头上动刀子。
上游的猪场立即搬迁,刻不容缓!不分远近、不论薄厚、不看情面、不说关系,走!
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惯于妥协的张鹏飞不得不实施曲线搬迁计划,先辟好搬迁目的地,然后提供路通、水通、电通,在保证搬迁对象绝对找不到任何推诿理由的前提下,高效、快捷地完成搬迁。搬迁之后便是折地、垒塄、植树,让污水沟变成清水溪。
如果像消防队员一样,被动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服务也太过消极了。张鹏飞更善于主动服务,他的服务功能强大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2013年,时任村会计的张鹏飞就听本村农户讲,小麦生霉了,这是种子严重退化的外显迹象之一。可是,这一迹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14年,小麦霉化愈发严重。然而,由于土地下户,农户各自为政,村里对农户管理松散,连最基本的共识都难以形成。2015年,张鹏飞经过与县农委磋商,达成栅村优种小麦推广协议:
县农委出资7万,村里出资6万,作为优种小麦推广基金。愿意试播优种小麦的农户,每户须交200元押金,作为不得弃种的信用保证;每户限种2亩,县农委无偿为每户提供40斤优种麦籽和2袋专用复合肥料。
绝大多数农户选择了试种,因为试种条件极具诱惑,不由人不动心。2016年,天公作美,在几场及时雨的助力下,栅村小麦喜获丰收,尤其是那些试种新品种的农户,更是乐得眉开眼笑。村民们在尽情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对新科书记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2016年春,一声闷雷在村民张海豹家炸响,他的女儿张艺凡不幸罹患白血病。尽管有农村医保,可以,这种医保仅仅是遥不可及的远水啊,对于迫在眉睫的化疗以及后期的骨髓移植,对像张海豹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每一笔开支都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
张鹏飞立即亲自出面向县民政局和乡民政所申请救济,并随即通过新闻媒体和微信群向社会发动救助,同时召开支部扩大会议,动员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向张海豹家庭伸出援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为张海豹家筹得善款近5万元。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张家的经济负担,张鹏飞跑到凤城卧庄积极斡旋,把张海豹妻子崔静娟的户口迁至栅村,又打通县民政部门的各个关节,把张海豹一家三口列入低保户,让全家三人全都享受低保。
张鹏飞不是医生,对小艺凡的病症也只能束手无助,尽管他数次到医院探视,然而,他的善举不仅温暖了张海豹一家,而且温暖了栅村的父老乡亲。
做事何惧为人先
2014年,演礼乡向各村发出垃圾不落地的倡议,号召广大群众行动起来,搞好环境卫生,靓化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农村,民宅布局七歪八邪,茅厕鸡窝零穿乱插,村民随地扔垃圾已经延续了数千年,要想在朝夕之间做到垃圾不落地,也仅仅可以提个倡议,真要落实,不仅是掉三层皮的问题,而且还可能是出力不讨好、到头来丢了人下了台一切照旧的问题。
2015年,上任伊始的张鹏飞在两委会上提出垃圾不落地方案,并主张在全乡率先付诸行动。一石激起千重浪,该计划一出,立马招来风味迥异的风凉话:
“不让垃圾落地,难道让人把垃圾揣裤兜里?”
“垃圾不落地?笑话,说出来在那里放着。那可不是简单一回事。”
“吃饱了撑的。村里什么设施也没有,就想一步登天了?”
垃圾不落地是个庞大的卫生工程,这是张鹏飞始料未及的。两委会上一致通过,并形成决议,各行动小组已经行动了起来。看来,即便是南墙,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撞了。
房前屋后的环境死角,那是日常垃圾惯常的栖身之所,封堵。
街巷门前形形色色的花盆,有的是塑料桶,有的是泡沫保温箱,有的是竹篮铺了一层塑料膜,有的是带有豁口的破花盆。这些花盆,有的种花,有的种菜,有的长草。如此种种,既影响交通,又影响观瞻,更影响卫生。移除。
房屋旮旯里,有的堆煤,有的存放废木头,有的堆放破旧家具,有的因形就势搭成了鸡窝。该拆即拆,该挪即挪,该封即封。
如果是军营,只需一个口令,任何地方都整齐划一、洁净如新;如果是工厂,老板一声令下,工人迅速行动,效果立竿见影;如果是城市,城管一到,立马见效。然而,这是农村啊,张鹏飞和他的团队唯一可以动用的装备就是嘴,他们在苦口婆心的基础上玩命地苦口婆心,有时为了一堆煤,天天登门协商,谈判——失败——再谈判——再失败,因为摆在面前的工作没有放弃这一选项,他们谈判失败后,开会谈论对策,然后进行下一次谈判,直到谈判成功,达成协议,街角的煤堆移除。
尽管进展缓慢,但是毕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上,看得入眼,感觉舒坦。一应生活垃圾了无容留之地后,村里及时添置了几十个塑料垃圾收纳桶。只要村民们按要求把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收纳桶内,栅村垃圾不落地的目标将告实现。栅村将是全县第一个实现垃圾不落地的模范村。这样的目标,想想都令人激动。然而,几十个垃圾收纳桶宛若一个个潘多拉盒子,一夜之间,张鹏飞就被可怕的现实惊得三魂悠悠七魄荡荡。
安放垃圾收纳桶的地方俨然成为新的垃圾投放点,一些村民把自家的垃圾袋随便撂在垃圾桶跟前,还有一些村民干脆把垃圾倒在地上——剩饭、烂蔬菜叶、炉渣、用过的手纸……
“立马装上监控!”几位村委干部愤激之余,提出了建议。
装监控容易,问题是知道谁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又能怎样?村里有裁决处置权?有行政处分权?
人心都是肉长的,跑吧,咱多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相信会有觉悟提高的那一天。张鹏飞先做通班子成员的工作,然后,义无反顾地走进群众家里……
唤醒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乡里的垃圾中转站尚未规划。
火烧眉毛之际,不妥协有何法?可是,自家的垃圾送到谁家?邻村倒是有个垃圾填埋场,可是,那是人家自己的,外来的概不接收;几个大型垃圾填埋场只要和上级有关部门打声招呼,肯定能倒,可是路程太远。权衡再三,不得不接受邻村的条件:有偿倒垃圾。
为了支持栅村的环保行为,乡里紧急采取措施,在栅村附近先行建了座垃圾中转站。
被“垃圾不落地”害得几经挫折、几多憔悴的张鹏飞,终于松了一口气。2016年,栅村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卫生村”的光荣称号。
2016年,阳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开展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方案”,张鹏飞以自己敏锐的嗅觉立刻感觉到这是农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机遇,于是,他召集两委成员讨论建立农业庄园的可行性。他的主张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认同,栅村农业庄园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大半年的考察学习和统筹规划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2017年,栅村薰衣草庄园挂牌成立。为了迎来这一天,张鹏飞奇迹般地展示了两大神功,一个是“磨”,一个是“抠”。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搬,一些部门尚在观望,一些官员缩手缩脚,没关系,靠着磨功,张鹏飞硬是磨通了所有关节,为栅村薰衣草庄园“磨”来了800万的扶持资金。钱“磨”来了,张鹏飞摇身一变,使出浑身解数,成为“抠门”的行家里手。经他手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不仅捂得发热,而且热得冒烟。靠着“抠”功,栅村硬是工程预算款中节余出将近200万元。薰衣草庄园的成立,不仅让张鹏飞团队获得了全村百姓的赞许和信任,也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18年,阳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栅村薰衣草庄园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妥协,永远在路上
2015年年末,邻村通过张鹏飞借走村里一枝横笛并开具了借条。开年后,邻村派人送回了横笛抽走了借条。到了冬天,村保管员在清点乐器时,发现缺少一枝横笛。他立刻想到邻村通过张鹏飞借走了。邻村友人说归还了,保管员说未归还。邻村友人说,借时有开的借条,归还时把借条抽走了;保管员说未打条,横笛未归还。从横笛借出到归还张鹏飞都不在场,他仅仅是通过电话促成了这桩友好事项,然而,现在横笛“不翼而飞”了,双方各执一词。
“好了,别争了,我赔。”张鹏飞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妥协。购物发票上显示,横笛600元,他毫不犹豫地从衣兜里数出了6张红票子作为赔偿。
2016年,阳城县人民法院一纸公文送到栅村村委:栅村被依法封账!
农业需要钱,工业需要钱,村里的日常运作更需要钱。一听说被法院封账,张鹏飞惊得心里直冒凉气:
公园绿化急用钱,河道整治急用钱,机井维修急用钱,学校修缮急用钱……为了筹钱,张鹏飞恨不得跟上孙悟空去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去抢劫,跟上济公去乞讨,跟上智深去化缘。为了维持村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他和他的团队憋着法子省钱,连坐趟公交车都要思忖半天,反复掂量这两元钱的作用是不是发挥到了极致。现在好容易从上级部门“讨”回了这点钱,刚到账就被法院给封了。
跟法院“拼”了!
法官平心静气地给他解释:栅村铁厂当年在信用联社贷款600多万,栅村村委的担保。现在栅村铁厂倒闭,栅村村宜负担保责任。
法官说的在理,法院做的也在理。可是,村里急着要用钱哪。
拼不过法院,妥协吧。140万,法院扣掉60万。
老百姓急眼了,各种埋怨扑面而来:
太软了,不给他法院他敢怎么样?
一有事就妥协,就没见他硬气过。
担保贷款是以前村委的事,跟现任村委有半毛钱关系?
老百姓不知道,法院网开一面,仅仅扣掉栅村60万,张鹏飞动用了多少心思,花费了多大心里,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剩余的80万,硬是他从法官手里一子一子抠出来的。然而,此时此刻,解释何用?村里当下手支着磨,先救急再说。
2019年,150万到账,法院故伎重演。张鹏飞再次妥协,法院又扣掉90万。
这一次,他的妥协,非但没有受到百姓的埋怨,反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
张书记已把妥协演绎到艺术的高度,他的妥协,不失为攻城拔寨的策略。
退一步天高地厚,张鹏飞书记的妥协,给栅村换来的定将是更大、更新、更幸福的空间。
张鹏飞,用一个男子汉的坚韧和胸怀,终于给栅村唤来了和谐的春天!
责任编辑:冰原投稿邮箱:631516228@qq.com
长按二维码 欢迎关注阳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