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名家讲堂 | 陈力丹: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落实到新闻实践中

名家讲堂 | 陈力丹: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落实到新闻实践中

阅读量:3603410 2019-10-20


编者按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总结的党报理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的同时,更是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无论在党的理论建设上,还是现实的新闻舆论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10月18日,陈力丹教授主讲题为“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落实到新闻实践中”的课程,回顾了党的新闻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光荣传统,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要求贯彻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法。
陈力丹老师在马新观课堂上授课
一、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光荣传统
从历史上看,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内涵不是一天形成的,是经过反复实践,到今天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从时间维度看,人民性从群众性而来。
1945年8月29日—10月10日,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这期间的10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人民的报纸》。文章明确论证了党报和人民报纸关系,写道:
“新华日报既是共产党的机关报,怎么能够成为人民的报纸呢?……[因为]共产党所要求于他的全党党员的,不是别的,就是:忠实的为人民服务,虚心的做人民的勤务员。”
关于党报“党性和人民性”最早的公开论证,是1947年1月11日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编辑部的文章《检讨与勉励》,其中说:“新华日报的党性和它的人民性是一致的。”
“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
“新华日报的最高度的党性,就是它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呼吸和感情、思想和行动,有的读者说:新华日报的‘党性色彩太浓厚’,这其实正是党性发挥的不够;也就是人民性发挥得不够的表现。简单地说,就是为人民服务还做得不够。”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历史传统,从以下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一)延安时期老百姓的新闻经常上中央机关报的头条
例如关于吴满有的宣传,毛泽东表扬《解放日报》把农村劳动英雄的新闻上了头版头条。
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头版上半部
报道普通老百姓、劳动者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较为著名的还有延安报纸关于劳动英雄申长林的报道、关于工业劳动英雄赵占魁的报道、关于女劳动英雄马杏儿的报道等等。
普通老百姓写的通讯也能刊登在党报上。1946年陕甘宁《边区群众报》上的一篇通讯《毛主席送子上劳动大学》很著名,作者是延安九岁小学生张名哲。
通讯内容如下:
毛主席送子上劳动大学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他在苏联住过莫斯科大学,最近才从苏联回来。毛主席对他说:“你住过苏联的大学,还没住过边区劳动大学,劳动大学的校长就是吴满有,劳动大学就在吴家枣园,那里的学生都是爱劳动的人民,你去学习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毛岸英愿意去。毛主席说:去很好,还要带些学费去。毛主席给了一斗米,叫毛岸英背上走,走到吴家枣园,累得他满头大汗。
毛岸英刚到吴家枣园,吴满有说:你是个洋学生,咱一个字也不识,学什么呀?毛岸英说:我是个小学生,啥事也不懂得,你不要客气,我爸爸让我来,向你学习。
吴满有就开始教了。第一课开荒,毛岸英跟上变工队,上山开荒。他看见变工队的人都把衣服脱下来开荒,他也同样去做。心想,连校长都开荒,学生更应当开荒。中午太阳正红的时候,他拼命地学开荒,白白的皮肤,被太阳晒的红红的,由红变黑,把皮也晒死了。过了两三天,他就学会开荒了。
毛岸英学了两个星期,就学会了开荒、上粪、除草、下种子、拢地。吴满有说:“毛岸英和我们的变工队一样的会种庄稼了。”
(二)领导人的活动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版面
在延安《解放日报》中,毛泽东的一般活动消息不在头版,更不在头条。例如1942年7月1日二版《毛主席朱总司令欢宴晋西北士绅》的消息,不起眼到被人忽略的地步。
文革前的《人民日报》,并非所有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消息都上头条和头版。较为重大的外事活动,特别是苏联党政主要领导人(例如赫鲁晓夫、夫罗希洛夫到访)到访,以及每年五一、十一的庆祝活动等,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消息通常必须上头条,而一般的外事接见,即使是主要领导人出面的,不会上头条,有时也不上头版。
人民日报1958年5月11日头版,刘少奇的外事活动头版头条,而毛泽东的接见消息只在报纸中部,标题字号小于刘少奇的消息。而二条才是实际的头条,是薄一波副总理的报道,因为指导工作的意义。
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至少在个人名利方面,相当朴素,没有现在强烈的领导人官阶大小的等级观念,报纸编辑自行依据自己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编排版面,从未听到过哪位领导人就自己在报纸版面上的位置编排提出指责性意见。
 一些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消息连头版都不上,例如1965年3月14日,《毛主席接见古巴、维瑞内拉、巴拉圭外宾》的消息和照片被安排在二版头条。
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日报1980年10月31日在头版中心位置报道了29日晚上发生的北京站的爆炸事件。这是1949年以后人民日报第一次在头版公开报道突发性事件。领导人参与解决事件,放在最后一段,标题突出的事情本身。

二、习近平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总结的党报理论之一。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同时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了说明这两方面关系,他为这部分论述确定的小标题是“关于党性和人民性”。这个标题下的第一句是:“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现在反倒成为一个所谓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了。”
这说明,习近平完全清楚30多年来在党的新闻宣传领域和新闻传播学界不得使用“党性和人民性”这对概念、单独使用“人民性”要加引号作为负面概念的历史。
文革结束后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论争:
1979年3月进行“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宣部长的胡耀邦,主持召开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会上他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1983年邓小平批评有人“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提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 (《邓小平文选》第2卷4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他批评的是“党性来自人民性”、“人民性高于党性”等认识的偏差,针对的是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
邓小平的批评是正确的,但他并没有否定“人民性”的概念。
然而这时出现了另一种偏差——胡乔木要求摈弃使用“人民性”的概念,用党性替代人民性而不是寓于人民性之中,否定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并组织了多篇批判人民性的文章。
在胡乔木的组织下,1983年的全国新闻工作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新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内容之一是禁止在新闻宣传领域使用“人民性”的概念。该文件指出:“提出一个与党性同等层次的‘人民性’的概念,它的内容必然是含混不清的……”
此后30多年,新闻宣传领域和新闻传播学界不许将“党性与人民性”并提,人民性必须使用引号,作为批判的概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并提党性、人民性,并对各自的内涵做了定义,强调二者的一致性,在我国宣传领域打破了30多年来人为制造的一个禁区,恢复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的光荣传统。这无论在党的理论建设上,还是现实的新闻舆论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的一系列讲话里,唯一重复引用是这样两句话:“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它们是某些基层党员干部,甚至普通党员脱口而出的,因而让习近平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党群关系的严重对立,危及到党的长期执政。
在2013年8月19日讲话里,习近平引证后接着说:“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引用了这两句话,指出:“那些‘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的论调,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贯彻到新闻舆论工作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背离“人民性”,不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例子。
譬如,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感谢党恩”的立意编排司空见惯,媒体的舆论导向错误却不知觉,没有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人人网列出513种媒体谢党恩的词句,另有博客列出1086种媒体谢党恩的词句;百度“谢党恩”现在还有146万条。
没有遵守“人民性”原则的常见情形还有,忽视或回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灾难性新闻。今年3月21日14:48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厂发生爆炸事件,当天晚上新闻联播安排在第17条,仅198字,在“倡议每天早睡1小时”之后,念了5011个字以后才谈到这次惨烈的事故……显然,对该新闻的安排,没有贯彻习近平关于新闻宣传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指示。
而习近平当天(21日)在出访意大利途中要求“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舆情引导。”第二天(22日),他在意大利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将浓厚的“官本位思想”体现在报刊排版中也是典型表现之一。《厦门日报》的例子可以说是官本位极致的体现。2013年6月7日,有人在厦门公交车上点火,烧死47人,38人受伤。而6月8日《厦门日报》的报道连基本情况都没有出现在标题上,全是领导……

我们党历史上有过很成功的宣传经验,然而现在被忘却了,宣传中充斥套话空话。所以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讲话里说:“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记者怎样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
习近平批评一些媒体还是按照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受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不用心用情做新闻,例如停留在不断重复空洞口号的套话上,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甚至搞假大空式的宣传。没有内容,再好的传播平台和路径就成了摆设。
为此,习近平提出了“三少三多”的要求,显然他对现在媒体没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情形很熟悉: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
这是现在媒体人比较普遍的问题。媒体上很少有群众关注的问题和事实,没有群众的话语,一提笔一张口就是套话空话,因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不身处基础,不到社区去,不在现场,上班就如习近平所说,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或借助网络摘抄拼凑。这样哪里谈得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现在媒体上很少有群众关注的问题和事实,没有群众话语,一张口就是套话。
新闻工作者不身处基础,不到社区去,从网上扒来扒去,结果全国大多数记者编辑都不在基层,不到现场,哪里谈得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只要真的到了基层和社区,就能够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怎么办?习近平给出的方法,是恢复以往党报的光荣传统。他指出: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不能悬在半空、浮在表面,不能‘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
只要坚持经常身处基层和社区,就能发现问题,就能做到报道的主题既坚持党性,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二)领导应该这么做?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六项规定: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2017年10月27日,习近平主持19大后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
简化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会议活动新闻报道,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
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不作报道。按照精简务实、注重效果的原则,进一步压缩数量、字数和时长,有的可刊简短消息,有的只报标题新闻。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进一步优化中央政治局委员会议活动报道内容和结构,调整播发顺序,除涉及重大会议活动和重大事件外,一般可安排在报刊、电视头条新闻之后,以突出民生和社会新闻,增强传播效果。
落实八项规定第六项的三句话,不仅是形式上领导人消息不占用太多头条,还要在工作中真正体现“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新闻工作者应当多在思想深处检查一下“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多走实地、多看现场,俯下身子向群众学习,多报道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事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要求切实落实到新闻工作中。

【本课程为中国人民大学部校共建项目组成部分】
(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人大马新观研究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罗诗婷、丁丽琼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