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长期以来困扰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的痛点。2014年10月,济南市环保局公布的2010-2013年度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中,燃煤是济南本地污染的头号来源,占比27%。 为加快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当前,济南市正在多措并举开展蓝天保卫战。其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实施“一减双替”,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记者近日走进黄台电厂和济南热力集团,实地探访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 黄台电厂—— 力减60万吨煤炭消耗量 济南2019年供暖期即将来临,济南各大热企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供暖前的准备。位于历城区工业北路的华能黄台电厂是济南重要的电源支撑点,记者对其进行了探访。 “进入9月份以来,黄台电厂就全面进入供热备战,对供热机组进行停机检修。目前,设备已经基本调试就绪,11月15日正式对外供热没有问题。”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副厂长周亚男介绍。记者在车间看到,一个供热机组有12米高,包括锅炉、发电机、汽油机三大部分,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对7号机组汽油机进行检修,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热电联产机组可以实现供电每小时30万千瓦,供热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 依托4台热电联产机组,黄台电厂全厂供热能力达到490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接近4000万平方米。每个供热季可以为济南减少60多万吨的散煤消耗量,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清洁热源。“一方面是我们全厂目前供热能力接近5000万平方米,再一个就是我们的机组既能供热又能发电,属于热电联产机组,现在4台机组大气排放全部达到超低排放,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四台机组的排放已经优于燃气供暖的排放标准。”周亚男介绍。 据悉,黄台电厂承担着济南市约30%的集中供热,为济南市关停35吨及以下社会小型燃煤锅炉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热力集团—— 全国首个多能供热示范基地 记者从济南热力集团了解到,按照“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智能调控、多能互补、环境优美、科普便捷”的定位和目标,济南热力试点建成了全国首个多能供热示范基地——睿冠能源站,推进多种新能源供热技术运用的科学发展。该项目于上一采暖季全面投入运行,应用了9套供热系统和1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尤其是污水源热泵系统,除了可以在冬季为用户提供供热服务,还能够实现夏季制冷,成为清洁能源利用的又一延伸举措。 据悉,济南热力集团通过实施以电厂余热为主的清洁供热,已成为济南市余热利用最大的供热企业,目前利用率达79%,较去年同期增加5%。下一步,热力集团将充分利用商河县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条件,助力商河县委、县政府打造成第一个“无煤化”的清洁取暖示范县,形成以“地热+”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利用的现代化供暖模式,推动清洁取暖向农村覆盖。 科技手段为供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目前,济南热力集团已打造成“四纵四横”的供热管网格局,形成了章丘电厂、黄台电厂、自有调峰热源“联网运行、并网供热、互为备用”的良好局面。 如顺工贸—— 煤改气企业没吃亏 要想根治大气污染,淘汰和改造燃煤锅炉就成为一道必答题。 2016年,济南决定用两年时间淘汰454台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这400多台锅炉占全市燃煤锅炉总量的近83%,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到全市燃煤锅炉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去年8月,这些燃煤锅炉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济南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这项工作的省会城市。 “总的算起来,煤改气后成本增加了,比方说原来1万元产值,用煤的话成本大约是180元,用气则需要500元。”济南如顺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曙光说,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是企业并没有吃亏,“燃气锅炉产气的速率比较高,产量比以前大了。原来需要6人轮班倒烧锅炉,现在只需两人,用人成本降低了,可以将人员调配到其他岗位。更重要的是,原来一年大概要烧掉1500吨煤炭,燃气改造后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厂区环境好太多了。” 在强力推进燃煤污染减排方面,近年来,济南加快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市建设,截至去年12月中旬,气代煤、电代煤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11万户。同时,全市范围内实施民用生活燃煤清洁化治理,涉及60万户居民,清洁化民用生活燃煤推广工作实现全面覆盖。
来源:大众日报、济南环保